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3456xs.com

第1515章 共同利益(1 / 3)

加入书签

事实上从丁卯胡乱朝鲜与后金签订城下之盟开始,大明与朝鲜之间的互信程度就已经削弱了许多。大明认为朝鲜跟后金签订兄弟之盟,无疑是对宗主国的背叛,而朝鲜认为大明没有及时提供军事援助,眼睁睁看着后金军一路攻到汉城,差点连国家都被灭掉,心里肯定也是会有怨气和不满。这几年两国的关系从过去的热络逐渐冷却下来,使节往来也远不如以前那么频繁了。

原本关系密切的两国会变成这样,当然是各有苦衷。如果继续照着原本的历史轨迹发展下去,几年后大明最终被灭,而朝鲜则是顺理成章变成新主人大清国的藩属国,这段两国间的恩怨情仇也会就此画上句号。但如今有了海汉这支域外武装势力的介入,大明与朝鲜之间的僵局似乎也出现了一丝转机。

对于这两国来说,矛盾的根源其实还是出现在后金这个强敌身上,只要打败这个敌人,东北亚的和平环境自然能够重新营造起来,两国的关系也会逐渐转暖。而在海汉出现之前,他们显然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但问题就在于海汉这个帮手的实力太强了,强到了喧宾夺主的地步,不管是朝鲜还是大明,都不敢轻易相信这个强者会这么好心地来帮助自己抵御外敌。一旦出了什么意外,这海汉搞不定就是比后金更加难以对付的敌人,毕竟相比装备原始落后的后金军,这海汉军的武器性能和作战方式更加难以抵抗,到时候请神容易送神难就麻烦了。

而对于同样的疑虑,梅生川和金尚宪所持的态度也有所差异。梅生川所担心的是让海汉军在辽东把持大势之后,前门拒虎后门进狼,赶走了后金却引入了更难对付的海汉。而金尚宪担心的是海汉日后会凭借武力对朝鲜进行经济和人力的压榨,一如后金过去几年所做的那样,甚至可能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了海汉这个隐患之外,他们也还会担心对方如果选择与海汉合作,或是拒绝结盟,会对自己的国家产生负面影响。毕竟现在三个国家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大明和朝鲜也都有些担心海汉作为中间人会更偏向于某一方——朝鲜担心海汉与大明同是汉人掌权,而大明也怕朝鲜抱上海汉大腿之后就不再认大明这个宗主国了。

但在沙喜和王汤姆等海汉高官看来,大明和朝鲜的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完全只是因为他们还没被逼到悬崖边上,依然固执地认为东北亚的局势不会在近年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倒也不能怪他们目光短浅,毕竟身处目前这个国际环境中,眼光见识都受到时代的局限,也根本料想不到辽东那群野蛮人在几年之后就会完成夺取天下的大业。

虽然海汉的出现将会大大延缓后金的扩张步伐,但终究没办法依靠远离本土的几千兵马,就能在短期内灭掉已经在辽东建国并且拥有广阔控制区的后金。如果大明和朝鲜不参与进来,那么海汉在往后几年顶多也就是将辽东半岛的战线再往北推进一段,却很难再有余力对后金实施致命性的军事打击。而事实上国防部所做的计划中,如果没有得到来自大明和朝鲜的助力,海汉将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守金州地峡防线,不会再耗费海量资源继续往北打了。甚至到战争后期与后金议和之后通商,也曾在胜利堡的执委会会议上进行过讨论,不过这个提案已经在好战分子们的强烈反对之下被枪毙了。

沙喜所采用的威逼利诱手段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大明和朝鲜来说,却并非能够促使他们下定决心的因素。因为海汉武力的过于强大,让后金对比起来就显得相对比较弱小,从而给这两国使臣的印象也就不会有那么强烈的危机感了,这对于想通过展示武力来促成结盟的海汉来说,其实是一个很矛盾的悖论。

因此在这一天为朝鲜使臣举办的接风宴上,沙喜的安排并未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两国使臣虽然也有交谈,但内容却都流于表面,并没有多少涉及三国关系本质的话题探讨。沙喜虽然心有不甘,但当下也不好用力过度,只能先暂时默认了现状。

将两国使臣送走之后,王汤姆留下来向沙喜讲述了北方舰队在朝鲜国的经历。沙喜听完之后叹道:“你这边倒是进行得挺顺利,但到了我这里就卡壳了,这马上就要安排他们去前线参观了,到时候要是还搞不定他们,那后面还得让白总出面谈可就太费事了。”

王汤姆道:“我看还是我们当初制定计划的时候有点偏差,就不该让他们过早碰面,应该先各自谈好条件,签了协议之后,再把中间隔这层纱给撤下来。”

沙喜道:“但那也未必能行得通啊,这朝鲜人要不是听说大明也要跟我们结盟,他们会这么听话就派使臣过来会谈?你也说了,先前派过来的使者回去之后没能顶上多少事,你们去把汉江封了才管用,这就说明这帮朝鲜人不服劝,就只服棍子敲到头上。想让他们听话,我看还是得用点手段。”

王汤姆正色道:“那你也别搞歪门邪道,这是国与国建交结盟,不是生意场上勾心斗角,要是玩翻车了,可不是花钱就能救回来的。”

沙喜又一次叹气道:“要真是生意场就简单了,我可以砸钱砸到对方服气为止……你说这两边派来的使臣都是不轻易表态的人,这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