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3456xs.com

第474章(1 / 2)

加入书签

“如今的护羌校尉更是喜欢收受这些羌人豪帅的贿赂,这些羌人豪帅日益坐大,有时候还会劫掠汉人百姓,如今整个鄯州的汉羌矛盾非常大。”

郭英围皱眉,羌人豪帅的制度也是在他叔父手上建立的,虽然是奉了当时朝廷的命令。

但是如今河湟之地因为羌人豪帅的制度而日渐颓靡,郭英围也因此忧心忡忡。

孙代旺也没想到,鄯州的情况竟然如此复杂。

这下子他才真的明白,一个大帝国的内部矛盾是多么的复杂。

仅仅鄯州一地,遇到的问题就和河西完全不一样。

孙代旺立刻向郭英围敬酒说道:“多谢县尊提醒,在发放青苗贷的时候,我们会注意的。”

不久之后,在湟中县中,开了一家造型奇特的店铺。

这家店铺的大门是铁皮蒙住的,整个店铺里用铁笼子打造了一个柜台。

店铺门口升起了一个铜钱一样的幡子,门口挂上了“王府钱庄”的匾额。

湟中城的百姓都在议论,这家店铺到底是干什么的。

王府钱庄的伙计们,开始奔走于湟中县的乡里,这时候大家才知道,这家钱庄是干什么的了。

张琪主要负责城里的业务,看着孙代旺每天跑到乡间,他疑惑的问道:

“孙大,你天天去乡里做什么啊?现在马上都要秋收了,百姓也不会借青苗贷吧?”

孙代旺却笑了笑说道:“他们不用借青苗贷,但是我们可以借别的东西给他们啊。”

“借别的东西?”

孙代旺说道:“银行为什么是金融中心,是因为银行业能够控制产业所有部分。”

“如今快要秋收了,但也是大豆播种的时候,我们可以借给百姓大豆种子,等大豆收获的时候再购买大豆,如今河西的大豆可是很值钱的!”

古文运动和改土归流

羌人的分布很广泛,不仅仅是鄯州,在河西和吐谷浑地区,都分布着大量的羌人部落。

除了羌人之外,吐谷浑地区还有鲜卑人、吐蕃人等异族。

在陇右地区,异族永远都是一个话题。

一封来自于北庭的急报,摆在李炎面前的也是同样的问题。

如何管理边境的异族,这是所有中原王朝都要面对的问题。

而陇右的情况更加的复杂,这更是李炎需要解决的。

“殿下,这是从酒泉、张掖和武威送过来的公文。”刘宴捧着一叠公文,搬到了李炎的案前。

这些公文都是玩家通过系统送上来的,李炎在王府成立了一个“录事房”的机构,有专门的玩家会将这些公文转录成文书。

虽然刘宴和杨炎也很疑惑,为什么陇右的公文传递如此迅速。

他们也只能归功于陇右发达的驿站体系了。

李炎揉了揉眼睛,这次遇到麻烦的是北庭都护府刚刚转正的大都护曹令忠,突施骑向陇右归附,曹令忠不敢自专,于是请示陇右都督建宁王。

刘宴在西州游历了一番后,正好遇到了巡游陇右的建宁王。

在《新唐书》上见过刘宴名字的李炎,将这个神通出身的名人征辟到都督府。

刘宴的职位是陇右都督府记室,干的就是文秘一类的工作。

记室虽然是都督府最底层的文吏,但是能够经常接触到建宁王,也算是位卑权重。

放下手里的公文,李炎有些头疼。

他对着刘宴说道:“士安,你看看这些上书。”

刘宴打开公文,这些都是都督府派驻在各地大员所上的公文。

崔涛、曾牧、薛虎在内的知州级别的大员,都表示了对归化突施骑人的看法。

看完之后,刘宴也和李炎一样,觉得脑袋像是浆糊一样。

这倒不是这三位知州的上书多么晦涩难懂,他们的文字简单直白,不是朝廷公文那种四六骈文的形势,每一篇上书都是开宗明义,直接切入主题。

各种方案的利弊得失,如何施行,写的非常的详细。

刘宴知道,这是在陇右流行起来的一种新公文形式。

因为这种文公不是大唐朝廷常用的四六骈文,而更像是先秦时代诸子百家说理的散文。

所以这种公文改革也被称之为古文运动,对应的就是自从汉代开始广泛在朝廷中使用的骈文,也就是今文。

如果问刘宴支持不支持古文运动,他当然是支持的。

四六骈文虽然朗朗上口,对仗工整,而且好的公文听起来气势磅礴。

可是朝廷里不是所有人都是大文豪,很多官吏的文化水平不高。

有些丈育的武将,为了能听懂朝廷的公文,还要带上一个读书人在身边。

而且朝廷的法令都是用骈文来宣布的,百姓根本就看不懂也听不懂。

一些无良的官吏,就会故意曲解朝廷的命令,用这种办法盘剥百姓。

所以在陇右兴起的“古文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