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3456xs.com

第443章(1 / 2)

加入书签

纵使天子再怎么英明神武,却没有人将天子的意志,在地方贯彻下来,那就大明所处的境遇,就会闹腾出诸多的事情。

彼时的孙祖寿,尚不清楚远在京城的崇祯皇帝,处在怎样的境遇下。

番薯轮种

紫禁城,乾清宫。

一名名值守的大汉将军,宛若雕塑一般,挎刀挺立,和先前的气氛不同,彼时的深宫内,就像置身在深渊之中。

冷漠。

压抑。

“皇爷……军机处所派山西平叛前指,已离京赶赴山西治下。”王承恩微微欠身,向自家皇爷禀明道。

“另外骆养性所领锦衣卫,已展开相应的行动,大内行厂这边,亦遴选出一批可靠的宦官,展开相应的密查。

此外,据奴婢所知晓的情况,周国丈所掌控的林家商号,已赶赴到真定府治下,要接收一批整编好的灾民……”

听着王承恩所讲的这些,崇祯皇帝没有停下手里的御笔,一直都在写个不停。

给毛承禄他们的密旨,直到现在才构思妥当。

先前按崇祯皇帝所想,在自己没有觉得,将毛承禄、孔有德他们调教之前,是不会轻易放出京城的。

毕竟放虎归山之事,崇祯皇帝绝不会做出。

奈何残酷的现实,使得毛承禄、孔有德等所领四卫营,被迫滞留在山西治下,至少在山西民乱结束前,毛承禄他们是不能返回京城了。

‘不管怎样……对待毛承禄他们,在表面上,必须要给予绝对的信任。’

崇祯皇帝放下手中的御笔,看着眼前这些密旨,心里暗暗说道:‘等到山西民乱结束以后,要回归京城,这样在京畿一带的兵马,才能增多,到时彻底掌握三大营,顺势将祖大寿、吴襄这帮辽东将门设法架空。’

崇祯朝的大明,所暴露出的一应问题,都是先前积攒的一应矛盾,到了现在这个时候,算是彻底爆发出来了。

崇祯三年,是极为关键的一年,若是不能掌握住大势,将所谋划的一应部署,都逐一的落实下来,那之后所面临的处境,只会变得更艰难。

“王伴伴,遴选一批忠诚可靠的宦官,将朕所写的这些密旨,实发到毛承禄他们手里。”

崇祯皇帝拿起这些密奏,看向王承恩说道:“切记,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发派到毛承禄他们手里。”

“喏!”

王承恩当即捧手接过密奏,沉声应道。

现阶段所处的境遇,对崇祯皇帝来讲,必须要稳中求胜,安置灾民事要解决,蛀虫要揪出来杀一批,山西民乱必须镇压,若是一切都能顺利解决,那所掌握的优势,就能增多不少。

“臣……徐光启,求见!”

王承恩前脚离开,后脚徐光启,就来东暖阁这边。

‘嗯?徐光启此时过来,是所为何事?’

崇祯皇帝闻言,心里不由得暗暗思量道:‘莫非是仓场那边,又出现什么事情了?’

带着种种的疑惑,崇祯皇帝召见了徐光启。

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看向徐光启说道:“徐卿,此来见朕,所为何事?”

徐光启作揖行礼道:“启禀陛下,臣此来……想奏请陛下,准许农科,在北直隶治下各处皇庄,试种番薯。

当前国朝所遇局势艰巨,又是安置灾民事,又是山西民乱事,臣这些时日,一直在跟农科的人,在一起探讨。

能否趁着此次春耕到来之际,在试种番薯的这些皇庄,谴派农科官吏,跟随所种育秧番薯。”

作为高产的农作物,由于是舶来物的缘由,使得大明对于番薯的种植技术,都在摸索和总结之中。

但生活在神州的族群,乃是最会种植的族群,若是没有这次所遭遇的问题,徐光启或许不会这般着急。

然眼睁睁的看着天子所遇处境,国朝所临格局,并非徐光启所能眼睁睁的在旁看着。

“徐卿……对待试种番薯一事,可有多少把握?”

崇祯皇帝看向徐光启,说道:“徐卿应该也清楚,朕很是重视此事,若番薯试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朕必将要在大明各地推广种植。

特别是山陕、辽东等地,对待粮食的需求,可谓是极大的,此事若不能有所成效,那朕是不会允许的。”

虽说番薯、土豆等物,在万历朝,甚至更早一些,就通过西洋海船,传播到了大明治下。

但真正等番薯、土豆等物,开始在神州种植开来,那都等到鞑清的康乾年间了。

对待外来物种的接受程度,尚且经历这般漫长的时间,由此可见,在思想方面的守旧程度,是何其顽固的存在。

好在崇祯皇帝已然想好了对策,利用银钱大批收购,以此来叫底层百姓,大范围的种植番薯、土豆等物,通过生产烧酒等物,来更换方式售卖出去,只要坚持一到两年,就能逐步叫更多的人接受。

等到日后灾害愈发频繁之际,即便无需国朝来强迫种植,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