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3456xs.com

第230节(1 / 2)

加入书签

将户口本、购车发票、自行车出厂合格证递上去,窗口里边的内勤民警回头在格子装的文件柜里拿出个账簿子来,郑重地将‘小凤凰’的出厂日期,发票号码,购买日期,购买金额等身份信息记录上去,又填了一个墨绿色皮面的自行车证,咔咔咔按了几个印章 之后,连同一个蓝底白字的铁皮自行车号牌递了出来:“五毛钱工本费。”

小秋付了五毛钱,又被告知,出门左转,去办公室东边儿的棚子里,在那里给自行车打钢印。

到了那棚子里,小秋又交了五毛钱手工费,然后看着人拿着钢钎一样的东西,一手抡锤,咔咔咔,在崭新光亮的车把横梁上刻下了一串号码数字,心疼的小秋嘴角直抽抽,哎哟,她的新自行车哎,这还没满月呢,就被毁了容啦!

忍着心痛道了谢,小秋骑着车子出了派出所,到底是办完一件事,也算松了口气。

回到家,小秋将自行车证和户口本等证件放好了。拿了两瓶子油放在菜篮子里,挂在车把上出了门。油是给厂子里带的,她还想顺路去一趟副食店,买一些盐和酱油。

青菜倒是不用买了,经常下乡的好处就是青菜不用发愁了,这个季节,村子里家家户户的菜园子里都有不少,村里人没有稀罕这个的,花一块钱能买一大筐。不仅厂子里和卷棚胡同这边吃,小秋每天还让吴戈和秦戎带些回去,刚从地里摘回来的菜水灵鲜亮,吴奶奶也喜欢。

刚一出门,迎面看见秦大妈买菜回来,看见小秋就给她提醒:“赶紧去,赶紧去,今天百货里处理残次人造棉布,不要布票。”

小秋正好要买布料,一听这话自然欢喜,谢过秦大妈,匆匆往百货赶。

到了那里,就见买布的人早就排成了长龙,一直排到大街上来了。这样子,不说等多长时间才能排上,说不定,不等排上就卖完了。

她略一犹豫,也没去排队,而是径直往队伍前头走,想去看看通知,看每个人能买多少,若是能够问一问售货员,货品充足不充足就更好了,货品充足她再排队,也不至于瞎耽误工夫。

眼看快走到前头了,突然有个人出声叫她:“小秋也来买布啊?”

小秋回头一看,就见二十六七岁的青年妇人向她打招呼,看着有点儿面熟,却记不得在哪里见过的……不过,人家能叫上她的名字,大概也是认识的,只是她给忘了。

“是啊,是啊,阿姨来得早,我来晚了……”小秋胡乱答应着。这个时候不兴往小了叫,稍大点儿的叫阿姨叫婶婶都是尊重,叫姐姐反而会显得轻慢了。

那年轻妇人却笑起来:“小秋不记得我了?我们一个胡同住着的街坊啊,我还去你家拿过鸡蛋和牛肉,我姓王……”

她这么一说,小秋算是想起来了。这位也住在卷棚胡同里,不过住在最里边儿,与小秋家隔着四五户人家。她两次卖鸡蛋和牛肉都是在晚上,光线黯淡的,小秋也没记住模样。人家倒是把小秋记下了。

“对对对,王阿姨好!”小秋讪讪地重新叫人。

王淑琴就道:“你买布料做什么用呀?着急用不?”

小秋点点头:“我哥哥考上了清大,过几天就进京,我准备给他收拾收拾屋子,要买点儿布料做窗帘门帘什么的。”

“那还真是急着用……”王淑琴一沉吟,然后很爽快地把小秋拉进了队伍,不等后边的人有意见,她已经从队伍里退了出来,“我倒是不急着用,索性让给你……”

小秋哪里好意思白占这个便宜,就想着推辞,王淑琴却凑到小秋耳朵边儿低语道:“你不用跟阿姨客气,阿姨家的弟弟妹妹都小,你要是再有鸡蛋,记得给阿姨留一些就好了。”

小秋瞬间恍然,然后就问:“王阿姨需要多少?你给我说个数,有了鸡蛋我好给你留着。”

一听这话,就是有门,王淑琴也欢喜起来,不枉她排了半天队,连忙道:“听说一个孩子每天吃一个鸡蛋最好,一个月能有四五十个也就差不多了……当然了,若是没有这么多,老大可以不吃,只给小的也行……”

小秋没让她说完,就笑着应了:“阿姨放心吧,这事儿就包在我身上吧!”

要别的没有,要鸡蛋么……别说一个月几十个个,就是一天几十个,对她来说也不算事儿。

王淑琴都没想到居然真的成了,喜得简直合不拢嘴,连连谢了小秋,这才脚步轻快地回了家。一路上都在心里欢喜,这下好了,俩孩子再不用发愁没鸡蛋吃,营养跟不上了。

借了王淑琴的光,小秋只排了不到二十分钟就买上了布料。说是处理的,其实就是边角有些许破损或者印花不太规整,拿来做门帘做窗帘根本不妨碍。遗憾的是,这种布料也不是敞开卖,每个人限买五尺。户口本上只有小秋和郑秋实两个,一共只买到一丈布。

小秋合计了一下,做长门帘、长窗帘不够,只能做半截门帘和窗帘了。

算一算日子,京城各所大学就要到新生报道时间了,廖辰也应该快到了,不管廖辰会不会在卷棚胡同长住,小秋都想着替他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