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3456xs.com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753节(2 / 6)

加入书签

求抗联为其制造二十万支冲锋枪。并表示今后交换德国战利品,可以减少粮食的配额,增加轻武器的比例。

面对着苏联人提出的这个要求,杨震当时就表示了拒绝。开什么玩笑,在抗联还要满足自身与关内部队需要,以及自身的产量也并不是很高的情况之下,哪有那么大的产能,去一下子给苏联人提供这么多的冲锋枪?

杨震表示可以将抗联手中库存的,主要是缴获蒙古人的那些苏式轻武器,全部转交给苏联人。并可以考虑酌情增加一部分冲锋枪的供应量,但是二十万支的这个数量,抗联实在拿不出来。

尽管眼下抗联的冲锋枪,只是配置给后勤、警卫、文工团等非一线作战部队,以及作战部队之中的炮兵、通讯、医护等非一线作战人员。在抗联虽说已经不再是一线步兵的主装备,但在关内部队需求量很大的情况之下,这个数量也是实在无法满足。

在还没有想到这是自己私下搞出来的小动作,引发的连锁反应的杨震看来,苏联人这个要求纯粹就是敲诈。他们虽说自身轻武器损耗量过大,但是自己的产能如果充分发挥,还是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这个时候向自身军工能力并不足的抗联,提出这个要求纯属借口外加敲诈自己。

德械化

最关键的是抗联在眼下轻武器的生产,已经主要集中在部队主要装备的自动步枪、班用机枪,以及通用机枪之上。而且为了减少轻武器的口径种类,除了为关内部队制造一部分冲锋枪之外,抗联自身冲锋枪需求已经降低很多。

这种武器的制造与生产数量,其实已经在不断的减少。而且随着部队在不断的扩编,制式武器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抗联眼下的军工产能很大一部分,都要满足自身主要制式武器的需要,剩余的产能相当的有限。

至于冲锋枪的产量,在关内部队交换来的德制冲锋枪,已经开始陆续大量进入部队的情况之下,已经是一压再压。满足苏联人的需要,不仅要对生产线重新进行调配,而且还要减少抗联自身轻武器的产量。

同时在还要对苏联人转交过来的战利品,进行维修的情况之下,也实在没有那么多的产能去满足苏联人过大的胃口。二十万支冲锋枪,对于美苏来说,也许可能就是一个季度,甚至只是一个月的产量。

但是对于抗联来说,却是要三到六个月的产能才能满足。这还是要将其他所有的轻武器生产,全部停下来的情况之下才能满足。这还没有将原本就相当紧张的军工原料,改变使用方向所造成的损失。

在自身军工生产重点方向已经转移,原有的储备,已经大部分给关内部队换装的情况之下。苏联人提出的这个数字,让杨震的确相当的为难。不仅实在拿不出来这么大的数量,而且杨震也认为没有义务去为苏联人做这些。

当然如果紧一紧的话,倒也不是完全拿不出来。如果将抗联目前所有装备的冲锋枪全部收回来,再加上补充给关内部队的冲锋枪,也全部收回来的话。以及自身始终保持着两万支左右的库存,在制造一半的数量也就差不多了。

但问题不是那么的简单,抽调回来的这些轻武器留下的缺口,是需要同类武器去填补的。而且下发部队的那些武器即便抽调回来,也是需要重新翻新和维修的。这也是一样要占据东北眼下,已经使用到极致的产能,这还没有算上对军工原料的消耗。

再加上杨震认为东北没有义务,为苏联人去做这些。而且杨震也不想让东北局与抗联,成为苏联人想要什么,就拿什么的兵工厂。原来给关内部队换装的德制装备,都是抗联用粮食换回来的。眼下抗联没有这个义务,去为苏联人生产轻武器。

可发现训练一个冲锋枪手的难度,远远低于一个步枪手。同时在苏德战场眼下的情况之下,冲锋枪是一款性价比相当高的武器的苏联人。却坚持要求抗联提供自己要求的二十万支冲锋枪,并在战争期间每年都提供部分类似武器。

抗联制造的使用弹匣的冲锋枪,虽说在单位弹药携行数量上,不如他们装备弹鼓的冲锋枪。但是结构甚至更加简单,性能也更加的可靠。最关键的是使用的弹药,与苏军冲锋枪使用的弹药通用。这对苏联人眼下损耗过大,补充不足的情况之下,对苏联人诱惑力是相当大。

在杨震拒绝了这个要求之后,苏联人也毫不客气,表示如果杨震不答应,将停止向抗联转交他们所需的德制武器,并直接扣押了原计划转交的一批德制轻武器以及火炮。同时不断的向延安施压,要求延安逼着杨震同意。

这件事情搞的相当大,不次于那次相互扣押援助物资和装备的事件。而且闹的之大,甚至惊动了美国人。最后在专程赶过来的副主席、代参谋长,以及美英两国驻苏军事代表团长的协调之下。

在经过一番争吵之下,杨震最终有条件的答应了苏联人提出的这个数字,并且同意将抗联库存的苏制轻武器之中,主要是当年缴获外蒙军队武器装备之中,挑选可用的翻新后转交给苏联方面。

作为补偿,苏联方面则同意削减一部分粮食的供应量,以缓解抗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