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3456xs.com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第182节(2 / 4)

加入书签

人进来,立刻就能上岗的。比如看守库房这种比较重要的地方的,还有些技术活儿,也是新人做不到的。

平安说,“那种先坚持一下,等过几年这一批上手了,再从这些里挑选可靠的补进去吧。”

小福子走了之后,平安又去见了赵闰的几位先生。前几日他来找平安,说自己的功课已经进步了许多,要求平安兑现之前的承诺。平安当然不可能就这么相信,所以要先找他的先生们问问情况。

事实证明,熊孩子下定决心要学习的话,效果也是很不错的。这半年来赵闰的功课进步的确很大,现在不能说很优秀吧,至少可以跟上先生的进度了。课文能够背诵,讲解的东西也能听懂,就算偶尔有错,也是因为有自己的想法,可见他是用心了的。

得到这个答案,平安倒是有些意外。

赵玠能够坚持下来,平安觉得很正常,因为他年纪更大一点,而且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也知道抓不住这个机会的话,他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但是赵闰一看就不像是吃过苦的,居然也坚持下来了。

而且还是他之前最不喜欢的枯燥无味的功课。

平安琢磨着倒也的确可以让人教教他,不说武艺出众,甚至不求真的能去当大将军,主要是锻炼身体,而且培养一些良好的习惯,持之以恒。

不过当时随口答应他一定要找比教官更厉害的老师,现在就比较让人发愁了。

最后平安只好去找了天枢人,让他推荐人选。至少不能比他们差太多的。反正小孩子很难分辨得出来。

之后平安又想到,教一个也是教,教一群也是教,不如让赵璨将宗室之中的小孩都集中过来教导,将来有成才的也能够用得上。就算不成材的,能养活自己也不错。这样可以给国库减轻负担。

现在的这些宗室,一部分像是齐王那样还有点儿能力的,还可以用一用,但是大部分都没什么用处,只能由朝廷养起来。每年花费许多钱粮,但是基本上没有收益。这种情况,平安和赵璨早就已经注意到,现在也是时候改变一下了。

从这些小孩子做起,是个不错的想法。

平安跟赵璨商量了一下,他自然没有不答应的。很快便下了旨,让宗室之中适龄的孩子入宫读书。

这道旨意来得有些突然,许多宗室都觉得十分莫名。不过能够让孩子在上书房读书,对他们来说也是荣耀。那些比较近支,日子好过的宗室也就罢了,关系较远的,许多人家空有宗室的架子,实际上已经入不敷出,孩子上学也是一笔巨大的花费,皇家肯承担自然是好事。

其他几位皇子也就罢了,赵闰是个喜欢热闹的,听说有那么多堂兄弟会过来跟他一起念书,立刻就高兴了。

都不用平安教导他身为主人公的责任,他就自发成为了这批小孩子的领头人。——也是,这么大的孩子已经懂得了等级差距,而且肯定被家长们叮嘱过,要顺着几位皇子,自然不会违逆他的意思。

有了这么一批小孩子的存在,宫里仿佛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跟后面东六宫里同样热火朝天的武学相映成趣,又占去了皇宫小半片地方。

平安对此很满意,最好皇宫里的地方都各有用处,就算妃子选进来了也没有住处,索性不选了才好。

借着这些宗室子弟们的东风,赵璨给图书馆那边编纂图书的官员们下了另一道旨意,要求他们先编出一套蒙学的基础教材来。

一直以来小孩子们启蒙的内容各不相同,认了字之后便开始学论语。实际上并没有系统的供小孩学习的书本。

借着这个机会编出来,往后推广普及教育的时候,也更方便些。至少那些乡村之中穷困读不起书的孩子,可以上一两年的学,学会这套基础教材,知道基本的道理,识文断字,并且会计算等等。

平安现在还做不到天下人都能读书,但是他相信,一点一点的推进,总有一天能够达成自己这个宏愿。

也许到那个时候,整个大楚就会变成另外一幅模样了。

不过,之前这些都只算是开胃菜,真正算得上赵璨当政之后的大政策的,是接下来皇城司和御史台合并城里监察院。

这件事平安曾经犹豫过要不要现在来做,毕竟官职改革总是比较困难,文臣们对此十分敏感,生怕皇权侵入到他们的权利范围之内,所以要推进这种改革,困难会更大。

但一来御史台独立于六部之外,虽然也在文官集团之中,但实际上因为有监察百官的职权,所以又比较独立。这给了他们改革的基础,至少受到的阻力不会太大。二来皇城司这个机构比较特殊,平安希望尽快将他纳入正式的编制之中,对它的职权有所限制。

此外,也有之前顾文珩挟威进入御史台,对于如今的结构进行冲击,到现在也没有稳定下来的原因。这个时候进行改革比较容易。而且顾文珩余威犹在,将他提上来管事也相对容易。

皇城司拆分之后,大部分都可以并入监察院——按照平安的设想,监察院同样要在各地成立分院,皇城司那边的人并过来正好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