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3456xs.com

第213章 规划将来(2 / 7)

加入书签

行,没力气再跟着永芳出去四处溜达。很干脆的就答应下来。安排妥当后,就让刘顺去叫莫大壮,永芳准备出去视察自己的产业。

走到树荫下,永芳轻声的喊道:“爷,可要和妾身一起去?”

少齐先是摇头,接着又点头。他原本是不想去的,但是紧接着一想,永芳是女人家,又怎么能让一个女人家独自在外抛头露面,这可不好。因此便改了主意,打算和永芳一同去看看。就当是了解一下农人的生产情况。

见少齐愿意和自己一同出门,永芳心里头倒是觉着高兴。心想少齐还算体贴。两人都收拾妥当了,这次只是出去四处转转,并非游玩,因此并没有带什么多余的东西。跟着莫大壮出了庄子,转向上午回来时候的那条路,朝着水田坡地走去。

此时秋高气爽,大部分的农作物都已经收获了,田里面只剩下稻草还没收。永芳时不时问两句莫大壮,这两年田里的收成如何?粮价如何?听到莫大壮说这两年收成一般,赶不上往年天时好的时候。而且这两年粮价也不行。今年比去年低了一成。大家日子倒是比去年难过。

永芳皱眉,她也知道粮价对农人的影响很大。因为朝廷征收秋税的时候,收的不是粮食而是银钱。银钱数额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同样的税金,今年要比去年多卖一成的粮食才能凑够。永芳看了眼少齐,只见少齐皱着眉头,似乎是在思索着什么。

永芳暗叹一声,对农人收税,这是千百年的规矩。只有当工商业展起来,能够支撑一国的税收的时候,方有可能免除农税。但是这是古代,古代是限制工商业展的,而且工商业的税收爷低,想要取代农税,根本就是痴人做梦。

永芳低声对少齐说道:“爷不用想那么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爷多想也是无益。”

永芳的说法很消极,但是也很现实。消极的那一点让少齐不满,少齐瞪了眼永芳。但是现实的一面,却也提醒了少齐。农税容不得他来插嘴。他即便是宗室贵族,即便是皇帝的孙子,也没那资格来参与影响一国大政的农税。只要他一提这事,肯定朝臣们的唾沫星子就吐到他脸上了,他就等着被朝臣弹劾吧。即便皇帝是他的爷爷,保得住他的身份地位,也保不住他的差事,

要是没了差事,他的一腔抱负又到哪里去施展。这就是现实!人都要对现实低头。

可是少齐心里头还是不甘心,总觉着他应该做点什么,或许他可以给出点建议。但是对于地方的农税,少齐两眼一抹黑,知道的都是朝廷记录的,那只是记录的而已,并非完全真实的情况,至少与真实的情况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少齐便冒出了一个主意,看到有农人在田间地头劳作,便让莫大壮领着他去说话。他想听听农人是怎么说的,尤其是农税这一块。

永芳见少齐的事业心犯了,自然不能阻止。但是永芳没兴趣搀和少齐那摊子事情,于是就让刘顺带路。这庄子刘顺也熟悉,那培育红薯种子的师傅还是刘顺亲自安置的。刘顺在前面领路,永芳带着丫头婆子走在后面。看了看四周这么大一片土地,几百人的劳作,可是一年的出产却还比不上只有区区四五人的一个铺子。这就是现实,这种现实让永芳必须将资金投入更赚钱的商业还有工业,而不是农业。永芳没兴趣当大地主,永芳的兴趣是做富婆。因此对于土地永芳并没有什么需求。

这也是莫庄头不能理解的,为何大少奶奶情愿拿钱去买荒坡地,也不愿意买上好的水田?只有水田才能产出更多的粮食,有了粮食就有了一切。这是莫庄头的思路。却不是永芳的思路。

其实刘顺也有很多不明白。那红薯的确不挑地,很好种,产量也很高。和那种叫做土豆的东西差不多,不过土豆比那个红薯好吃多了。种这些粮食出来,既不能缴税,又不能当正粮吃,最多就是在米饭里面添上几块红薯,省一点粮食。可是这么点作用,让刘顺看不出种红薯有什么更大的好处。而且作为补充粮食,也不必种这么多啊!大少奶奶是世子妃,也不需要吃红薯,真是搞不懂大少奶奶的想法。还好今年种的红薯不多,还有地方存放。要是这山上全都种上,那么多的红薯,光是地窖,庄子里就不知要添加多少。真是费事又费人工,却一点银钱也赚不到。刘顺很想对大少奶奶说,这事做亏本了,还是赶紧打住吧。就像莫庄头说的,有那闲钱,还不如多买几亩水田来的更为实在。

永芳心里头很忐忑,她知道红薯这东西很好活,但是没亲眼看到,心里头总是担心的。跟着刘顺走到山坡地,站在小路上,路边就是大片的红薯地。红薯藤已经长到了路上,要不是这条路时常有人走动,不然的话肯定被红薯藤给盖住了。

刘顺急急忙忙的将一个老农叫来,然后跟大少奶奶介绍,这位看着不起眼的老农,就是陆孝从南方带回来培育红薯种子的师傅,姓荣,荣师傅。

永芳很是客气,心里头也很感激的说道:“辛苦荣师傅了。要不是荣师傅,这红薯在咱们这里还种不出来了。”

荣师傅知道眼前的人是王府世子妃,这还是头次见到这么尊贵的人。更要紧的是永芳并没有带摘挡容貌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