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3456xs.com

第675章(1 / 2)

加入书签

“这块玉本官认识,”已经有朝臣看出来,替李策解释道,“这是楚王随身佩戴之物,是贤妃娘娘很早以前就送给楚王的。”

所以,抓到了燕云,说燕云盗墓,可他盗出来的,要么是今年才能烧出来的琉璃,要么是假东西。唯一一块真的,是李策的玉佩。

好一招连环计。

打草惊蛇、以逸待劳、瞒天过海、暗度陈仓。

崔玉路却还在问。

问得越多,燕云解释得也就越清。

“你为什么带着楚王的玉?”

“是信物,让三皇子相信卑职。但三皇子不信,不由分说把卑职抓住了。”

“包袱里的这些是干什么的?”

“路上给殿下买的,准备带回去。”

“你为什么说袁承嗣是知情工匠?”

“他们抓住我,不停地打,让我供出知情人,正好之前我们的人帮朝廷查出了袁承嗣的下落,那干脆顺便把他抓回来吧,我就把他供出来了。”

天衣无缝。

而李策又在催促:“把本王的玉还给我。”

崔玉路一个头两个大,觉得今日实在漫长。

李璋已恢复镇定,他的视线在堂内掠过,停在禁军统领白泛兮身上。

而此时,大理寺差官拿着从大兴善寺搜来的账册,跑进堂内。

“找到了!”他们道。

……

她出嫁了

与其说是账册,不如说是账页。

一页页,尚未装订成册的纸上,记着某年某日,从裴府拿银两多少,用何种方式倒手,最后干干净净变成合规收入,再交给东宫詹事。

裴衍的账、东宫的账、大兴善寺的账页,三账联查,严丝合缝、滴水不漏。

大理寺计簿司摆开桌案,十几个人共同核对,查得清清楚楚,只有一项银两,从裴衍账上支取,没有送交东宫。

那是五百两黄金。

“巧了,”王厘低声问道,“从刘砚府里,也搜出五百两黄金。看来……”

“大人您是说,刘府尹偷盗吗?”林清问,像是立刻找到了能够弹劾的地方。

崔玉路皱眉。

今日这“偷盗”二字,出现得实在有些频繁。

“暂不问刘府尹的事,”崔玉路道,“太子的事,怎么交代啊?”

他们三个说话的声音不大,也不敢大。

“查得如何了?”朝臣们已等得有些不耐烦,皇帝的弟弟康王甚至已经在打瞌睡。

几个御史拿出随身携带的笏板,把康王打瞌睡这件事记下来,准备日后弹劾。

“此事,”崔玉路扬声道,“需要即刻回禀圣上。”

早该如此。

圣上下令要大理寺彻查,要太子和楚王当堂对质,但却没有说,大理寺也有资格对他的儿子们评头论足、下令判罚。

朝臣们顿时松了口气。

虽然他们明白,大理寺八成是查出了太子贪腐的证据,但是今日这里里外外,有能做主惩治太子的吗?

没有,他们全都是大唐的臣子。

“好,”李璋仍旧坐着,询问崔玉路,“查了东宫,不知道崔寺卿有没有查一查楚王府,查查楚王靠什么起家,怎么做的生意。或者——”他转头看向李策,问:“楚王自己,能给出解释吗?”

今日没有查出盗墓,不代表真的没有。你那些做生意的本钱,总要有个来处。

李策微微咳嗽,若有所思似在回忆着什么,最终却淡淡道:“不能。”

他答得云淡风轻,又补充道:“太子若有本事,不妨自己去查。但本王一未盗墓,二未打劫,三未贪腐,清清白白、经得起查。”

“清清白白?”李璋冷笑一声,道,“那便到父皇那里去吧!”

他说着起身,朝臣连忙俯身,做出恭送的礼节,可太子尚未踏出大理寺的门栏,便又有人跑了进来。

这一次来的是内侍。

这内侍身穿紫色圆领窄袖袍,说明他至少三品以上。他跑近了跪地抬头,众人看到他的面容,认出是正二品殿前公公姚维。

姚维四十来岁,微卷的头发被他束进官帽中,皮肤瓷白眼神狡黠,鼻翼两侧有深深的纹路,令人印象深刻。

他原本是东宫内侍,李璋监国后,让高福去伺候皇帝,把宫中内侍省权柄,全部交给姚维。

如今姚维慌慌张张跑来,身后跟着十几个内侍,阵仗很大。

“出事了!”他跪地叩头,额头渗出汗珠,声音悲切,道,“圣上病危。”

圣上病危!

终于,今日的消息如雪山上滚下的雪球,越来越大,越来越令人震惊,最终“轰”地一声,雪崩了。

天地骤暗,群臣震动。

他们慌乱地议论,着急地询问,有年纪大的,听到这句话,摇晃着昏厥过去。一时间,按人中的,呼救的,喂水的,朝臣方寸大乱,像没有梁柱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