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3456xs.com

第628章(1 / 2)

加入书签

ok,能收到回答已是意料之外。

其他的她不关心也不打算多问了。

反正现在又不是个案时间,她和他不是疗愈师和病患,只是两个有过几面之缘短暂交集的人。

她不用对他负责任,自然可以全然放松的跟他处着。

能聊就多聊几句。

不能聊,就不聊了呗。

又是一阵沉默。

工作之外,宁有光也是一个社交恐惧症患者。

她一点也不想在此多待,就柔声跟他告别:“时先生,不好意思,刚下飞机,有点累,我先上去休息了,咱们有空再聊。”

对方依然沉默,但抬起了头。

宁有光就只好对他礼貌笑笑,才拉着行李转身往公寓楼进去。

边往大楼里走,宁有光就忍不住边想她和对方做的这几次个案——

他们以后的交集可能也不会多了。

就算他暂时跟她住在同一栋楼又怎么样呢?

她不在这里常住,他十有八九也是不在这里常住的。

生活上没交集。

治疗上可能也很快不会有交集了。

为何这样揣测呢?

因为他们在一起合作了这么多次,疗效真的是完全超越了她的预估范围。

……

入行之后,每一年年终,宁有光都会给自己的患者做个统计。

这么多年下来,保守估计,经过她治疗的患者,有将近一半的患者得到了完全的治愈,一半的一半的患者的病情大有好转,余下的一半的一半她无能为力。

但正是这些让她无能为力的案主才是最难评估的。

因为很多事情是很久之后患者才开始意识到并理解。

而只有到那个时候,他们的治疗才能够发挥作用。

她经常收到治疗了很久的患者的微信或者电话——

“宁老师,接受您的治疗时,我什么感觉也没有,但现在我发现我的生活好像有了变化,您的治疗对我确实帮助挺大的。”

也是这样,她才意识到,有时候,她在給案主做完个案后,自以为没有什么效果。

但很久以后再收到案主给她的反馈时,发现好像也不是没效。

就是因为这种种情形。

她才难以对这几次給时望月作的治疗下结论。

但是现实又摆在那——

她问他小时候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他说:“我记不清了。”

她想让他谈谈自己的父母。

他说:“没什么好谈的。”

她问有关于他的前任或者喜欢的人的信息。

他说:“没有。”

她让他说说曾经在他生命中发生过的一些让他印象深刻的人、事、物……

他说:“都过去了。”

再无多余一个字。

几次个案咨询下来,宁有光早已发现,面对这位大佬,任何提问技巧都会失效,什么闭合性问题,开放性问题,一环扣一环的推进思路都没有意义。

但他的精神状况和身体状况又极差。

他有无数的情绪问题,精神分裂症,静不下来心,睡不了觉,也没办法正常和人相交等等问题迫切需要被解决。

ok,什么都问不出来。

她就不问了。

宁有光只好选择不断的变换着工具来跟他做个案,家排、催眠、oh卡、颂钵、绘画、音乐等等能用的,她在他身上都用上了。

依然——

毫无突破性的进展。

……

成为一个真正对个案有帮助的疗愈师,能够获得案主的信任是最重要的前提。

疗愈师只有和案主之间的信任建立起来了,疗愈才能发生。

经过这么多次的尝试,宁有光已然发现,这位大佬看似那么迫切的来找她解决问题,但他的心一丝一毫都没有对她敞开。

几次帮他治疗下来,她收到的信号是——

他根本就没有到那个被疗愈,愿意去改变的时间点。

面对这样一个封闭不配合的案主,宁有光再好的耐心,也有了丢盔弃甲的感觉。

入行多年,她不是没有遇到过不领情的患者。

但时望月绝对她遇到的最困难也最不领情的患者。

就像荣格曾说:“在心理治疗中有一种患者很不领情,那就是知识分子,因为他们建有良好的‘心理空间的隔断’,可以让行为与心理分离。”

对于这类聪明人来说,他们一向认为自己只要理智不受情感控制,那就没有它解决不了的问题。

但是,他们又不懂得,如果一个人情感不够发达,他们就仍要遭受精神病的折磨。

年纪轻轻就在资本领域里呼风唤雨的大佬,绝对是聪明人中的聪明人。

他足够的理性,“心理空间的隔断”能力也足够的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