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3456xs.com

第130节(2 / 2)

加入书签

得一阵手痒,没过多久,就主动脱去外袍,坚持亲身上阵试用一番。

他为官多年,往日耕种的本事,可以说丢失了大半,故而不比村人,着实花了一些时间适应。

可一旦研究明白用法且上手过后,他不由深刻地认识到,这件农具的发明有多伟大。

不久后,重新穿上外袍,擦干净汗水的庞知县,已经在酝酿秋收之后往上递的折子要怎么写了。

除了传统作物,此次最大的看点自然是以土豆为首的新作物们。

即使早知土豆产量高,可真从土里刨出来一大串时,所有人还是惊奇地睁大了眼。

离庞知县最近的地方,就是方老三家的地。

这会儿方老三正手里托着一个比手掌还大的沉甸甸的土豆,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这……这东西竟能长这么大?天老爷啊,就算是在我家,也够吃一顿了!”

严之默在商城里买的土豆种,都是优中选优的良种。

虽不至于每一个都像方老三挖出来的这个这么大,可最小的,也不会小过成年人的拳头。

很快,随之而来的,各家地里都传来阵阵惊呼,一个赛一个大的土豆,击鼓传花似的传到了庞知县和路玉临的面前。

如意居的岑掌柜站在旁边的人群里,忍不住犯起了职业病。

“乖乖呦,这么一个,就够炒两盘菜了!”

庞知县和田间农户一般,心情大好,当场命人仔细测量称重,看看谁家地里的土豆是最大的,他重重有赏。

一旁的路玉临一听,当即表示,他愿意捐出一百两纹银,作为赏银。

庞知县知晓一百两对这位路公子来说,还不够买上一枚扇坠的。

可相比之下,能省了让他从县衙的公账上出的麻烦,怎么样都是好的。

他点头称是,紧接着大肆赞许了一番路玉临的高风亮节。

转而思忖半晌,最终决定将这一百两银子分成三份。

一份十五两,赏给村中种出最大土豆的人家,权当个好彩头。

一份三十五两,赏给这次地里亩产最高的人家,激励后来者。

剩余的五十两,直接给石坎村,作为公用,等农闲时修一修进出村子的路,村民也能沾光不说,也更有利于农作物的运输。

村长兜头被砸了五十两银子,恍恍惚惚地跪下谢恩。

至于本场“土豆大赛”,最后获胜的,是在村里以老实本分出名的秦家人。

老秦头是村里种地的老把式之一,各家地里的作物要是害了什么病,就会请老秦头来看,他有不少土办法,都意外地有用。

这次秦家地里挖出来的大土豆,足足有将近五斤重,当之无愧夺得魁首。

秦家一家子村户人,一个个到县老爷跟前后头都不敢抬,颤颤巍巍地跪在下头,不敢相信县老爷真的会因为一个大土豆给赏赐。

没想到,下一刻,十五两银子就交到了老秦头那皱皱巴巴,饱经沧桑的一双老手上。

有了这十五两银子,再加上地里今年收成卖的钱,一家人可以预见,至少今年可以过个前所未有的好年。

顿时一家七口人,偕老带幼,磕头不止。

看完挖土豆之后,庞知县和路玉临又去看了摘辣椒、采番茄、收莴苣。

严之默还当场让人从家里打了水,洗了好多新鲜的番茄,分给大家吃。

一口下去,可谓酸甜爽口,汁水丰盈,无论男女老少,没有不爱的。

路玉临吃得斯文,可任谁都看得出,他对这批食材再满意不过了。

最后一站,是村里的玉米地。

玉米的成熟要较其它作物晚上一点,但严之默还是提前从自家地里掰了几个,拿过来展示。

“此物叫做玉米,怕涝但耐旱,不怕土壤贫瘠,即使是下等田也会有不错的收成,亩产高。成熟后,果实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煮饭、煮粥、磨面、榨油,秸秆是很好的饲料,还可堆肥。”

玉米金黄,饱满多粒,与麦穗、稻谷相比,又别有一份吸引人的模样。

庞知县在手里掂量一阵,大手一挥道:“玉米,以玉为名,此名甚好!来,给我拿纸笔,我今日就为这石坎村的丰收,赋诗一首!”

作者有话要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