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3456xs.com

第三百三十八章大结局(1 / 1)

加入书签

便在刑、民、商三典编纂的同时,开元十六年春,太祖赵括下令以上将军李牧为帅,统帅华夏步骑大军及舟车水师合计约四十万,开始了征服楚国之漫漫征途。

楚国乃列国中地域最为广袤、山川交错、水路四流,地形最为复杂之国也。与楚国交战,将不仅仅是步兵骑兵之战,更是水师之战。

幸在太祖赵括早早定下“重墨”之治国方略,墨家士子在华夏帝国大受重用。赵括悬以爵位封赏,又命人善加引导,将墨家士子的工业之才彻底地激发了出来。于是乎,攻楚之前,华夏帝国便造好了造好了宏伟的大战船,更练成了十万人之强悍水师。

水、陆两路齐进,步兵、骑兵和水师齐齐发威,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便将偌大的楚国生生吞下。

同时,平定了南海之百越蛮族。期间,楚国老世族虽然秉着最后一口气,欲图顽抗,也有项氏一族拼死力抗,但毕竟抵挡不住赵军大杀器之威力,抵挡不住上将军李牧之兵法韬略。

华夏灭楚,大军环南海继续南下,又征服了数十个大小蛮族,打下了南海以西数千里之国土。在此处狭长之国土上,太祖赵括设立交趾郡,实乃华夏帝国在茫茫南海之上佳屏障也。

华夏灭楚,原本分崩离析之大周天下终归于一统,只是国号便做了华夏是也。

楚国灭亡之消息传到邯郸,华夏帝国太祖赵括虽则只是面色沉静地哼了一声,但其内心深处却是万顷波涛汹涌,竟是闭目回忆起了关于楚国之种种历史记忆。

究其原因,除了华夏终于一统之外,更是赵括在另一个时空里,曾在楚国腹心之地的一座大城市求学四年,对楚国、对楚文化有着独特之情节也

楚国起源于江汉山川,数百年间蓬勃发展为横跨江淮,以至在战国末世据有整个南中国的最大战国。而且,这个南中国不是长江之南,甚至也不是淮水之南,而是大体接近黄河之南。如此煌煌广袤之气势,虽曾经之春秋霸主晋国也是相形见绌。

然则,就是如此一个拥有广袤土地的最大王国,其国力军力却始终没有达到过能够稳定一个历史时期的强大状态。

战国之世,初期以魏国为超强,中期除秦国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之外,齐国、赵国、燕国都曾经稳定强大过一个历史时期。赵国更是因为穿越男赵括的到来,而得以真正地振兴,并逐步一统华夏。

甚至那疲弱韩国,也曾经在韩昭侯申不害变法时期迅速崛起,以“劲韩”气势威胁中原。

也就是说,在整个战国时期,唯独楚国乏力不振。战国楚最好的状态,便是虚领了几次合纵抗秦的“纵约长国”战国楚最差的状态,则是连国君(楚怀王)都被秦国囚禁起来折腾死了。

可以说,楚国在战国时期从来没有过一次撼动天下格局的大战,譬如弱燕勃起那样的下齐七十余城的破国之战。

所以如此,根源便在楚国始终无法聚合国力,从而形成改变天下格局的冲击性力量。楚国的力量,只在两种情势下或大或小地有所爆发:一种是对包括吴越在内的南中国诸侯之战,一种是向淮北扩张的蚕食摩擦之战。这就是之所以楚国已经逼近到洛阳、新郑以南,而中原战国却始终没有一国认真与楚国开战的根本所在。

也就是说,在北方大战国眼中,楚为大国,完全不许其北上扩张几乎不可能;而要楚国聚力吞灭哪个大国,则楚国也万难有此爆发,故此无须全力以赴对楚大战。

当然,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秦国威胁中原太甚,山东战国宁可忍受楚国之有限蚕食。若非如此,则很难说楚国能否在战国后期扩张到淮北。

不论如何,此楚国旦平,华夏终得一统也至于那名存实亡之东周,赵括轻松灭了东周公和西周公,并将周顺王姬杰迁徙之邯郸,赐予其良田百顷,奉养了起来。

开元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年,太祖赵括对匈奴、东胡接连用兵,以强悍之骑兵,彻底消灭了匈奴和东胡两个游牧民族建立之国家,使华夏帝国彻底解除了北方游牧民族之威胁。

至此,华夏帝国版图北及草原、南到南海、西至雪山、东至大海。穿越男赵括穷数十年之力,终于为华夏帝国打下了一方个硕大之国土,为华夏子孙留下了无尽之财富和骄傲。

开元二十四年,太祖赵括改称皇帝,乃华夏帝国始皇帝是也

开元二十五年,已是人至中年之太祖赵括,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儿子的降生。此子乃太祖赵括之宠妃姬澜(赵国姬姓女子,史称赵姬)所生。

赵括对其子宠爱非常,取政通人和之意,为其取名为政,便唤作赵政是也。其子赵政,史称华夏帝国太宗皇帝

(大结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