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3456xs.com

第三章依法治国离不开(2 / 7)

加入书签

,以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正义的内涵与公平存在若干重叠,但它更多的指向是社会的是非观及荣辱观。它呼唤社会正气,谴责歪风邪气,与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更是水火不容。

公平正义是古往今来人们衡量理想社会的标准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价值取向。就当代中国而言,公平正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处于十分关键的基础地位。没有公平正义,社会的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等也都无法实现。因此,高扬公平正义的旗帜,从我国社会各个层面体现和推进公平正义的治国理念,应该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公平正义具有的历史性和相对性。公平正义的历史性表现在它受一定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包括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的制约,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实现方式和实现程度都是不同的。公平正义的相对性则表现在它总相对于一定时期社会某种不合理的规则或现状而言,不存在绝对不变的衡量标准。因此我们决不能把科学的公平观与平均主义画等号,也不能把科学的正义观与绝对正义画等号。从公平正义的历史性出发,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当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既尽力而为,努力在现有条件下大力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又量力而行,不超越目前的发展阶段,能做的先做,不能做到的等条件和时机成熟后再做,逐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从其相对性出发,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实现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仍然是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从而为实现更高水准的公平正义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公平正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贯主张,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法者,天下之公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离不开法治的有力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着眼于依法治国与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方面,对以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出了全方位部署。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中,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以法治守护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

★善于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

用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规则远比人的自觉性管用得多。相传有7个乞丐在一起分粥,为了公平地让每个乞丐都能喝到粥,大家就推举出了一个大家公认的最公平的分粥人,这样大家都可以平均喝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但是不久,掌勺的人就拥有了一种权力,一段时间之后,其他人都开始讨好他。当一个人对掌勺的人说了几句好听的话,这个人碗里的粥就会分多一点。锅里的粥有限,有人多分到一点,自然就有人会少分到一点,少分到粥的人就会饿肚子。于是,少分到粥的人开始抗议,说我们不能再用这个人了,我们一人一天轮流分粥吧。但轮流分的结果是每周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那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商议之后大家决定成立一个三人分粥委员会和四人评选小组,每次分粥都由大家集体讨论。但是等他们讨论完,粥都凉了,于是每天他们只能喝到凉粥。最后,7个乞丐终于明白了:让谁来分都没有用,最重要的是要制定一个规则。于是他们决定轮流分粥,但分粥的那个人要等其他人挑完后才能拿最后剩下的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个人都尽量分平均,就算偶尔不平均,也认了。从此以后,7个乞丐和和气气地过日子,都很满意。

制度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邓小平同志曾经进过一句话:“没有制度工作搞不起来。”人们也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建设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等各项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基础性建设。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要求规范,体现规律。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制度建设是最根本的;一项事业和工作抓起来,做上去,制度安排也是最根本的。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并积极进行制度改革、制度创新,以此推动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同时巩固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创造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一切方面的改革和建设,总是伴随着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就这样显示着它的巨大作用:一方面是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又为改革和建设提供保证。

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章立制比技术更重要,没有科学合理的制度,就不可能有好的管理。一个好的制度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一个不好的制度会使人心涣散,会使一个单位成为一盘散沙。我们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就是为了防止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克服以言代法、朝令夕改等影响我们事业健康发展的做法。这也决定了制度制定必须讲民主、走程序,力避盲目性和随意性,要符合工作实际,顺应发展规律,既可行又管用。制度建设不能单纯追求数量,要坚决克服单纯形式化的制度,避免好看、好听、不好用的制度。需要强调的是,在新的形势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