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3456xs.com

第41节(2 / 3)

加入书签

,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琐碎案子,一日也就过下来了,日子很是自在悠闲。

其实这才是他这个位置上的人应该有的生活,毕竟只是一个等级比县略高一些,人口数量其实相当于一个大县富县的州而已,哪能每日都出人命呢?哪能动不动就有人命案子?那就不是太平治世,而是杀戮纷纷的乱世了。

此时正是万历四年,新帝登基已经数载,朝野局面稳定,外朝张居正,内廷冯保配合默契无间,四海升平,也没有大的灾患,更没有太厉害的外敌。大明朝达到了立国以来一个经济上的巅峰,民间经济繁荣,市民阶级兴起,市井文化缤纷多彩,蒸蒸向上,繁荣富庶,最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模样。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本就不该有那么多的命案。

平淡的日子飞快流逝,转眼间,已是暮春,天气热了起来,街上人都改换了清凉的衣服,城外的花也繁盛,草也翠绿,庄稼也吐绿。若是能站在秦州的城墙上向外瞭望,便是瞧见一片遮天盖地的绿色迎面而来。极远处的山林,更是苍翠。

这段时日,甭管富贵人家还是寻常人家,去往城外的也多了,有的贵妇人大家小姐出去踏青,有好弓马,好玩耍的富家子弟出去打猎喝酒,也有州学里的书生秀才们呼朋唤友,成群结队的出去,寻一处雅静的清溪,饮酒赋诗,文雅风流。

这里离着西安府比较远,因此山林保存不错——秦汉隋唐时期为了营造宫室而大肆进行的砍伐没没有涉及到这里。

四月初四,是发饷银的日子。

不过仅限于闻安臣一人而已。

官员们的酬劳叫做俸禄,吏员们自然不能这么叫。

各州各县,下面吏员们发饷银的日子,其实都是不一样的,全看主官心情的。因为一个州或是一个县中,所有没品级的吏员和衙役等人,他们的饷银,都是由当地的主官来发给的,因为朝廷根本不会管这些人。在朝廷的名录上,既没有他们的名字,朝廷也不会给他们发钱。这些人,相当于都是当地主官私人雇佣的。

整个秦州城,能拿到朝廷俸禄的,也不过只有知州、同知、儒学等寥寥几人而已。其它的人,包括三班班头,六房司吏,马科主事,粮科主事,河泊所所官等等,乃至下面的衙役、吏员、差役、门子、库子、仵作、狱卒,都是秦州知州来发给银钱。

按照秦州之前的规矩,他们的薪俸是一年发一次,别人的都已经发过了,所以这一次只是给闻安臣发。

按照太祖爷朱元璋的规定,官员们的俸禄不仅仅是钱,还有大明宝钞,但问题是,钱和大明宝钞加起来,都比前朝宋时要低得多。而且大明宝钞由于不断滥发,还在一直贬值中,到了这会儿万历朝,已经是跟废纸没什么区别了。

朝廷能这么对待官员,官员可不敢这么对待下面的吏员——发给咱们废纸?谁给你当差办事儿?

所以发下去的,都是实打实的银子。

按照规矩,一般衙役和吏员的年俸,都是六两银子。而闻安臣身为司吏级别,自然要高不少,翻了一倍,一年十二两。这个收入,和儒学里面的斋夫一个水平。按照此时的物价,大概能买二十四石粮食,足够一家四五口吃喝嚼用的了。

不过也仅仅是够嚼用而已,想干点儿什么别的,那是做梦。

闻安臣是三月份进的州衙,按理说发给九个月的就成,但黎澄还是给他发了全年的。

州衙二堂之中,闻安臣跪在地上,接过黎澄递来的一封银子,而后磕头道谢。

十二两纹银,还不到一斤重,拿在手里却是沉甸甸的。

“得亏出京之前找人拆借了一些银钱,若不然,只怕你这薪俸,本官都发不上来。”

黎澄淡淡笑道。他这话说的内容很是凄惨,但他神情却很平静。

按照朝廷的规定,黎澄的年俸不过百石,其中十分之六七直接发给米,剩下的折合成宝钞。真要是算下来的话,一年下来,也不过就是几十两银子,还未必有南北二京这样的大城市里一个卖油的小贩儿挣得多。

光靠这么点儿钱,要养活自家妻儿都不够,更被说还要养活整个州衙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这几百口子人。

他说这种话,闻安臣也不知道该怎么接,只得道:“是您清廉。”

分成

“我清廉?”黎澄表情似笑非笑,他先让闻安臣起身,而后轻轻敲了敲椅子扶手,盯着他道:“这么说,也没错儿,不该本官拿的钱,我一个大子儿都不要。比起那些离任之时天高三尺的贪腐之辈,本官要好得多了。但是呢,该本官拿的钱,本官也不会少要。要不然,怎么养活你们这几百人?”

“虽说你们各自都有进项,但总也得给你们发薪俸才是!”

闻安臣惊出一身冷汗,赶紧道:“属下自从进了州衙以来,未曾私下拿过一文钱的好处,更未曾为钱所驱使,昧着良心做事。”

“我知道,我知道,你的操守,我是信得过的。”

黎澄摆摆手,浑不在意的笑道:“你也不用着急,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