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3456xs.com

第1037节(1 / 3)

加入书签

徐辉祖、铁铉等人激动不已。

解缙、杨士奇、夏元吉等人也被这一幕给感染,恨不得当一名军士!

朱允炆大喝一声:“鼓来,朕送将士们出征!”

军士抬来打鼓,朱允炆抓着鼓槌,看向大军,徐辉祖、铁铉当即行礼,一排排军士行礼,整个军阵行礼!

咚,咚咚!

朱允炆敲了三下,厉声喊道:“旗手带队!”

军队之中,旗手纷纷走出军阵,手中挥舞着旗杆,日月旗迎风而动!

咚咚咚!

急促的鼓声响起,徐辉祖等人起身,大明军士起身。

朱允炆高唱大明国歌:“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徐辉祖、铁铉等军士跟着唱起国歌:“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徐辉祖带队,从容出征。

铁铉上马,跟随而去。

一个个军阵缓缓开出教场,整齐有序,口中依旧传唱着不朽的国歌。

随着军阵出营,行进至官道之上,军士们看到了两旁站满了国子监监生,先生。

王宾带国子监全体,送大军出征。

不远处则是金陵百姓,沿街送行,有些百姓送上衣物,送上一篮鸡蛋,送上一床棉被……

民心!

京军十多年来,罕有扰民者。

新军之策宣传十多年,军队已经从不起眼的莽夫,成为了守护大明安危的英雄,是捍卫每个人安稳生活的男子汉!

英烈碑,不仅凝聚着牺牲的英灵,还有无数的民心。

多年教化,在这一刻开花结果。

许多军士看到这一幕,潸然泪下。

从未有过的温暖,从未有过的重视,从未有过的送行,在这一刻竟连绵看不到尽头,似乎,整个金陵城都空了,所有的人都来了。

在路过正阳门时,太子朱文奎带东宫官属等,登城楼,击鼓送行,更让无数军士感动。

无论是朱允炆,还是朱文奎,他们对军士的敬重深入军心。

军队浩浩荡荡,开至长江岸边,船横江铺出八条浮桥,军队踏长江而过!

朱允炆收回思绪,看向解缙、杨士奇等人:“拟旨通告天下,此一战,为大明灭敌之战,此战之后,北方百年内无大规模战事。故此,明年起,农税调整为二十税一。另,凡服徭役,为大军运输粮草辎重物资,为大军提供粮食、衣物,做出贡献卓越的大户、百姓,经后勤局核准,发放国徽,功勋牌匾,子孙农田,千亩之内,享农税三十税一之策。”

解缙、杨士奇对视一眼,没想到朱允炆竟然将大军出征与农税调整结合在一起,并利用农税松绑,来争取民心,促使百姓服从征调,保障后勤!

如此手段,堪称绝妙!

淳朴人心,于谦的文书

宁国府,宣城。

衙役赵岳踩着凳子上,拿起刷子在城墙西侧涂上浆糊,接过吴好学手中的告示,贴在墙上。

吴好学拿起铜锣,铛铛两声,便冲着周围的百姓喊道:“大告示,大告示,朝廷新策,事关两税,诸位周知。”

两税?

过路的百姓听闻,纷纷围了过来。

一个提着背篓的农夫走了过来,看着告示的内容,断断续续地读道:“什么大战,北面什么什么,明年起,夏秋两税,二十税一。啥,二十税一?”

“我说卫大,你他娘的是不是看错了,夏秋两税能改成二十税一?”

高四石抽下汗巾,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骂骂咧咧。

卫大踢了高四石一脚,骂了回去:“老子跟着娃在学堂扫盲了一年,都能认识三百个字了,你敢小看咱?”

高四石拍了拍腿上的泥,丝毫不以为意:“扫盲一年有啥用,就你这样子,扫盲个十年,还能读一本书不成?读书就不是咱们苦哈哈该干的事,交给娃就行。”

卫大呸了一口:“老子乐意,先生们说得对,识了字,至少不是睁眼瞎。老四,听说你老婆前段时间买了三斤盐,硬是被人家坑去了三文钱,闹街了两个时辰,人家还是没给,结果你老婆差点上了吊。你要是识文断字,会三七二十一,咋还能让人算出来三七二十四来?”

高四石听闻这件事,顿时有些恼怒。

“别吵吵了,上面到底写的是个啥!”

高九拉扯着,眼见自家十二岁的侄子高勤要去学堂,一把拉过来,摁着孩子的脑袋:“快,给咱们说说上面写的是啥?”

高勤见是长辈,无语地整理着帽子,抬头看了看告示,眼神一亮:“好啊,好啊!”

“好你个头,写的是啥!”

高四石伸手,又将高勤的帽子弄瘪了。

高勤揉了揉脑袋,喊道l:“告示写的是,鞑靼、瓦剌、兀良哈要揍咱们,皇帝说了,咱们要揍他们一顿狠的,让他们以后百年以内都不敢嘚瑟。另外,皇帝还下了旨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