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3456xs.com

第95节(2 / 4)

加入书签

里面的人,对寻常人家来说,是只有养蚕纺丝的人才会见过的名贵布料。

老人按住了孙儿的手,推脱道:“贵人该知道我的身份,这些东西给了我,又有什么用呢?”

阿四笑吟吟地拿起一匹丝绢放在矮桌上:“不用担心,我拿出来,就是想让你们过上正常的日子。我今天离开后,应该很快就会有人来向你们买走这些东西,你只管交出去,料想那些人不会亏待你。说不定,很快你们就会重新成为良民了。”

老人犹豫片刻,最终还是捏着孙儿的手接过这天降横财。

这一户人家得了自由,很快就会有新人来弥补。大周每日都有庶民沦落为流民,不在户籍的流民难以计数,想要找到合适的采矿人再简单不过。

永远都有活不下去的人。

阿四确实没能想到更好的办法,但她今天大张旗鼓地来过这里,赵家人也知道她来过。这座矿山里的人生活都会比从前要好,至少短期内会变好。

矿山的管事听到消息,赶着牛车到村,阿四早已经离开了。没多久,先前和阿四在城中碰面的赵老头屈尊降贵亲自和奴隶们说话,问清楚来龙去脉后铁青着脸给老人一家消去贱籍、置办宅院土地,放出去做回平民。

阿四剩下的日子没有再去矿山找事,专心观察了农户的棉花收成和售卖的情况,一心想在龙尾县也建一座布庄。阿四招来行宫的内官问清龙尾县附近田地的所属,而后亮明身份看遍了附近的庄园,选中赵家人名下的农庄后再放出想要购买的消息。

不出意外,半个月后农庄的主人就以极为低廉的价格把农庄以及里面的东西一并卖给了阿四。

而阿四根本没有和任何一个赵家人见面,也没有许下任何承诺,她只是想要,赵家人便乖乖奉上了。

这样的简单。

阿四本该高兴的,却又不大能笑得出来。

她能够轻而易举从赵家人手中得到这份利益,可想而知,赵家人得到它的手法也不会太光彩。

从头到尾太上皇都没有干涉阿四的任何决定,只在阿四埋头规划布庄时问了一句:“事事都要自己做,那也太辛苦了,你不是有几个还不错的伴读么?”

阿四一共有四个伴读, 分别是河东裴家长房的次子裴道,太原王家御史中丞之孙王诃,寒门出身的户部侍郎独子姚蕤, 以及刑部侍郎孟予独子孟长鹤。其中裴道年龄略长些, 比阿四大三岁,姚蕤大阿四两岁, 王诃与孟长鹤同为十岁。

都是刚刚好的年纪, 既没有案牍劳形, 又是最清闲的时候。唯一忙碌些的, 就是裴道,她已经开始准备来年春闱了。

科举允许女子考的时间尚短, 总体人数远不如男子, 老一辈有才干的妇人多受征召入仕, 剩下机会多,因此多有十几岁的世家子早早下场。

一旦要做官,商贾之事, 就做不得了。

鼎都郊外的布庄本是皇家庄园,虽然收入归阿四,但名头上尚且不是阿四的私产。但阿四在龙尾县新买下布庄就不同了, 布庄经营本是商贾事,在职的朝廷命官连进入东西市都是不被允许的, 更不能行商。

这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官员亲身下场以权与百姓争利,也是早些年诸多平民商贩能崛起成为富商巨贾的原因之一。

正所谓人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随着大周立国越发长久, 世世代代的官员对于各方面的侵占也是实打实的。商人终究是平民,面对官府总是无力的, 不得不破财消灾。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巨富王家搬离鼎都之前,奉送端王府的王孺人和留在宋王府的王娘子。

她们俩留在鼎都会比回族地过得更好吗?未必。

但是,她们必须留下,因为玉照和姬宴平表达了需求。于是,王家用一双女男换得全家携大半家财平安离开。

如今是王家的当家人还活着,等到王元宝离世,这份产业必定会再次通过王家姊弟流到王府一部分。

就连大周数一数二的巨富王家都下定决心破财归隐,那么大周商人所处的环境已经可以预见,最好的行商时期已经过去,眼下是要看靠山的时候了。

阿四再叹气,她来到龙尾县后只高兴了一天,往后全是叹气的日子。这样下去,等年底回到鼎都,她怕不是得凭空老两岁。

叹完,她问起左右内官:“我记得户部侍郎姚沁家从前是行商坐贾的,生意不小,后来她入仕了,家中产业是归了谁?全是老夫人管理着?这是可行的么?”

在旁辅佐的内官具是太上皇得用的老人,说起前朝事如数家珍,道:“姚侍郎取得功名后受淑太主看重,与淑太主之男王璆定亲,约定婚后生子具为姚家子,姚老夫人感念淑太主恩情,下聘之际将家中铺面地契一概附赠,据说当日金银珠宝无数、锦绣成堆。后来,姚老夫人或许仍旧管理铺面,但这些产业确实是归属公主府了。”

阿四了然,虽然限制官民的律法多如牛毛,但皇室宗亲却是宽松非常的,尤其是姬家好一段时间青黄不接,近两代皇帝对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