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3456xs.com

第52节(2 / 3)

加入书签

他怎么觉得朱襄不是在为赵国战俘求活路,而是准备修建一座新的村庄呢?

朱襄脑海里没有战俘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的经验。十几万的人要在这里至少活三个月,他当然第一反应就是把基础建设弄好。说他准备在这里建造一座村庄,倒也没错。

而且之后有很多赵兵要留在这里,现在趁着人多把基础设施完善一下,以后赵兵的生活会更方便一些。

秦王已经同意了他的请求,还答应帮他照顾雪和政儿,朱襄心头巨石已经卸下。再加上反正三个月之后他就要死了,现在胆子贼大。

白起过来询问,其他赵兵都两股战战,朱襄不仅十分自然地和白起介绍起自己之后的计划,还问白起有没有什么增补的。

朱襄道:“我没有带领一群人在野外建立新居住地的经验。武安君经常出外打仗,经验一定很丰富。”

看着朱襄亮晶晶的眼睛,白起不知道为何,有点手痒,很想照着朱襄的脑壳来那么一下。

这人怎么一点危机感都没有?自己的名声还不够可怕吗?!

白起不断用危险的目光打量朱襄。

朱襄丝毫不惧。

反正我都要死了,你们又不可能提前杀我,我怕什么?

白起深呼吸,面无表情道:“如何建造居住地,你问你队伍里的墨家人和农家人,他们更擅长。水源地最重要,取水地需在处理脏污的地点上游。秦军在少水河岸附近驻扎,你们在丹水河岸驻扎,两方取水地不同,可以不用考虑秦军的营地位置。”

朱襄作揖:“谢武安君!武安君,秦军和赵军加起来有三十多万人,柴火怎么办?现在还好,到了冬季,附近的树砍秃了柴火都不够。”

现代建国前,北方的山头基本都是秃的,都是被老百姓砍了做柴,所以沙尘暴才那么严重。

宋时都城人口太多,周围几乎没有能砍柴的地方,还好已经开始利用煤炭。那时柴火比煤炭贵,形成了富人烧柴火木炭,穷人烧煤炭的奇怪现象。

朱襄带来了粮草,再加上赵军阵地本来就有的粮草和秦军剩余的粮草,支撑三个月绰绰有余,但柴火是个大麻烦。

白起道:“我已经遣部分伤兵回秦国,还有部分秦兵分驻上党野王等地。秦军军营附近山地的柴火足够过冬,你们赵军只能自己想办法。”

朱襄本想问,武安君把秦兵兵力分散,不怕赵军生变吗?

不过他转念一想,赵兵的武器都被收了起来,军心也已经涣散,只想着怎么种完土豆早日回家。除了一些出身士族的将领,恐怕不会有人会想生变。

这少数人生乱,武安君肯定有把握镇压,倒是自己可能会被连累。这或许是秦王和武安君对自己考验之一?

白起等着朱襄问他为何敢将秦军分散。朱襄脸色变化了一下,就露出了然的神色,看得白起心里好奇无比。

朱襄究竟想通了什么?是不是看穿了自己的意图?

可惜他还要维持自己的形象,不能询问。

“这附近有一种可以生火的黑色石头,如果武安君相信我,请派人与我一起去挖掘这种石头。”朱襄道,“武安君可听说过石涅?”

“石涅”是《山海经》中对煤炭的称呼。《山海经》成书时间在战国末年到西汉初年这段时间,即使现在还没有成书,书中的称呼也应该是这一段时间众人的共识。

白起眉头一挑,道:“知道。这附近有石涅?”

白起当然知道石涅。

石涅又称“每”(此时还没有煤这个字)。《墨子》中记载守城的《备穴》一文记载,在地道战中,在关键地点底层铺四十斤“每”,“每”上方木炭,用盖子盖好。等敌人攻打时就佯装被打败,退兵之前点燃木炭,逃出地道后就把盖子封死,熏死敌人。

春秋阖闾命干将铸剑,“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采炭于南山,故其间有炭渎”,就是用煤炭锻造铁矿石。

虽然现在的技术只能开采地表煤矿,但无论是战争还是锻造,这个时代的人早就用上了煤炭,白起自然也很用过。

白起提醒:“石涅多毒气。”

朱襄道:“可以水车带动轮轴,用水洗石涅,筛选出杂质较少的优质石涅。再改造炉灶,便可以使用石涅生火做饭取暖。”

朱襄只知道水洗煤,挑选精煤的原理,没有实际操作经验。但这个时代已经有通过水洗铜铁矿石,挑选精矿的成熟技术。朱襄告诉了相和这个原理,相和立刻就能举一反三,研究出水洗煤炭的简易装置。

地质和土壤成分的差异,对野生植株影响非常大。学农学的人,自然也要学地质地理。朱襄走遍全国山川河流寻找野生植株以培育良种的时候,也会记下一些矿产。

长平就在山西高平,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大部分是地表和浅层就能开采,还有大量低灰低硫高热值的高质量无烟煤。现在只有战略优势,田地土壤都在中下等的上党郡,在朱襄眼中是一块难得的宝地。

白起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