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3456xs.com

第841节(2 / 3)

加入书签

“我们可以想办法再给‘拉5’减轻一些重量!”

“比如去掉炸弹挂架……生产专门用于空战的战斗机!”

这说法甚至是可行的,“拉5”有炸弹挂架还有用于投弹的一些设备,如果把这些设备全部去掉当然就可以减轻重量。

重量如果下降而发动机推力及气动布局都没变,速度自然就会有所提升。

如果能继续这样找出一些“缺点”并将其改进,也许“拉5”就能提升到与“拉7”相近的性能。

但王学新却不赞同这个方案,确切的说是不赞同这个方向……

原因就像之前说的,王学新希望能打破这种与鬼子比速度的规则。

王学新说:“我们为什么不在战机的飞弹方面寻求突破?”

趋势

“战机飞弹?”苏教授说:“可是团长,战机飞弹的发展几乎已经到极限了,我们始终无法找到增加射程同时又能不扯断导线的方法!”

王学新明白苏教授所说的“极限”是什么意思。

战机飞弹最大的瓶颈就是“导线制导”。

这种鱼雷用的导线虽然是鹰酱生产的在水里可以延伸至几十公里而不被扯断,但那是因为导线本身有一定的浮力在水里几乎不受力……重力与浮力相等,于是导线再长也不会出现自身重量扯断自己的情况。

但这种导线用在空中而且还是高速飞行的战机上就不一样了,它不仅要承受重力还要承受劲风的拉扯,这使空空飞弹射程最多只能保证几百米,再往上就存在一个无法克服的困难:导线会断。

王学新当然想过这个问题,他只回了一句:“我们防空系统的飞弹不是可以不需要导线吗?为什么不把这种飞弹搬到飞机上?”

王学新这话一出就让所有人都愣住了……这怎么可能?

“团长!”苏教授说:“我们的防空系统之所以不需要导线,是因为有一个庞大的定位系统、计算机和雷达在地面支撑着,如果要将这种飞弹搬到飞机上,就意味着也要将定位系统、计算机和雷达全都搬到飞机上,这……飞机装不下吧!”

王学新不答反问:“苏教授,我们防空系统的雷达可以探测多远?”

“30公里左右!”苏教授回答。

“如果我只要求它能探测十公里甚至更近呢?”王学新又问:“再加上大量使用晶体管,是不是就可以把体积缩小很多?”

苏教授一愣,然后就明白了:“然后,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生产定位系统、计算机,缩小其体积和重量,最后装在飞机上?”

王学新点了点头。

这说法马上就在会议室里引起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这种做法不可行,因为它肯定会增加战机的重量影响战机的飞行性能,也有人认为这方法值得一试,因为它开创性的将防空飞弹带到空中。

王学新保持沉默让与会的研究员们自由讨论了一段时间,十几分钟后才做出总结:

“有些同志担心这么做会给战机增加太多的重量影响战机的空战性能,这是对的。但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防空飞弹的威力和射程!”

“如果我们的飞行员能在两公里甚至三公里的距离击毁敌机,即便牺牲一些机动性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那时敌机只能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就算有更好的机动性又能怎么样?”

“再说了,如果担心重量大、体积大,我们可以进一步减轻设备的重量和体积,同时也可以不断优化算法以达到这个目的!”

“所以我认为这是战机发展的趋势!”

会议室里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因为王学新说的这些可以说颠覆了整个空战,完全跳出了这时代用机枪互相追逐狗斗的模式。

但王学新却很确定,因为他知道将来战机的作战会发展成这种模式甚至都可能不带机枪了。

但人总是会有这样的惯性,他们总是担心改变太多而无法掌控,王学新这次的改变就多得让他们无法想像甚至可以说让他们害怕了。

“团长!”和志民有些担心的说道:“你这想法是好的,我也相信是对的,可是……现在我们正在与鬼子作战,我们必须考虑实战的因素,如果这种战机没能研发成功而鬼子又投入了bf109,那我们是不是就将陷入全面的被动了?”

王学新反问:“就算我们不研发这种飞弹,难道我们就不会陷入被动吗?”

这话就把和志民给问住了。

事实的确像王学新说的那样,就算八路军没研发空空导弹“拉5”也依旧比不过bf109,在空战中依旧会陷入被动。

所以这时就出现一种情况,不管八路军愿不愿意,似乎只能往这个方向发展。

这时陈杰风说话了:“我赞同团长的说法,如果是在以前,我们根本就没有实施这个计划的可能,继电器和电子管计算机是不可能搬到战机上,现在发展到晶体管才成为可能,而我们在这方面走到最前端,也就是说万一我军研发成功了,就走在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