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3456xs.com

正文_第一百九十一章情报准备(1 / 2)

加入书签

1

虽然大陆挺进队的尖兵也是用的20响驳壳枪,但是他们却固执地不肯用中国民间总结出来的射击方法,比如斜着出枪,由于712连发射击时射速高达900发每分钟,甚至超过正儿八经的花机关(冲锋枪)连发射击时450—500发每分钟的射速,所以枪口上跳严重,在单手射击时几乎无法控制,中国人在实际使用中摸索出来斜着出枪,横着开枪的方法,让子弹成为横向扇面射。

日本陆海军是非常讲求射击精准的,像中国人这种异想天开的作法他们是嗤之以鼻的。

但是他们也不肯使用德械师标准的接驳枪盒抵肩射击,本来这种方法射击精准度是最高的,单手射击变成双手持枪了,虽然由于驳壳枪没有前护木(除了马匣子之类少数变种),左手只能握着弹仓前面,还使不上多大力,但是这个抵肩动作可是起了大作用,一下子使得瞄准射击有了稳定的支撑,而且德国教官在训练的时候要求连发射击的时候只能打短点射,快扣快松,两三发来一下。大陆挺进队不用这种方式是源于他们很注重细节,现在国军的德械师几乎消耗殆尽,比如老88师,南京保卫战后连战前的十分之一实力都没有,在梅游县及周边县活动的军分区部队和

67师又不是德械部队,所以他们为了假扮成敌军的时候不露破绽,居然下令一律不得接驳枪盒!扮游击队民兵县大队的时候,要像他们一样插在布腰带上,扮杂牌军的时候,枪一律是放在枪盒内,拔枪就射,并不接驳枪盒。

虽然他们由于射击训练刻苦,且有大量子弹供他们实弹射击,但是这些小瑕疵在他们偷袭的时候还没有暴露出来,但一旦与旗鼓相当的对手突遇就可能酿成灾难。

不过大陆挺进队还没有遇上过这种对手,所以这些小细节被选择性忽视了。

也不能怪近江屋三郎他们轻敌,那时候他们的海军本来就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连大英帝国的海军都被他们甩在下面了,而陆军,用小队对付我们的营,用中队对付我们的团,一个大队就可以撵着我们一个师满山跑,这也是事实,编制越往上,只要是营以上,无论八路新四军还是国军,在没有外力(如盟军空中支援,炮火支援)相助的前提下,民国三十一年前,同等兵力对抗,八路新四军还是国军都是必败无疑。

但是在分队级别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无论是所谓的治安作战还是扫荡,鬼子小队以下是没有多少上级火力支援的,扛住小队配属的两具掷弹筒后,中国军队借助地形或机动完全能与鬼子一搏。

像大陆挺进队这样,如此重视一个同样级别的部队,在日军中已经是绝无仅有了,要不是几次交手都没捞着好,他们都很委屈的。

不过旅团情报部门,和梅游县守备部队以及宪兵队,对背嵬队加以详尽仔细的分析后得出来的结论,背嵬队具有中国连排级分队中首屈一指的超强战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老兵比例高,老兵作战水平高;

二是装备,有掷弹筒、轻重机枪,驳壳枪装备比例大,达到了大日本皇军标准小队的装备水平。

实际情况是,背嵬队只有日军一个小队一半的兵力,而装备则与一个满编小队持平。

可以说鬼子的分析是很到位的,除了兵力上对背嵬队有所夸大,这也是因为县大队老是合兵一处折腾,让鬼子摸不清状况,不过背嵬队的防奸反谍工作比较好,近江屋三郎当时被挖出来,徐善宝又被刺杀,所以日军只掌握了背嵬队的人数和武器装备情报,但是他们觉得已经够了。

这也符合日军的一贯特点,只考虑兵力兵器,算钢铁不算人心。

2。

实际上,他们忽视了背嵬队很重要的一个实力,就是作战编组和战术,这些是软实力,很考技战术水平的。

背嵬队是当时中国最先实施任务编制(现在叫以任务为导向)的,依据不同的作战任务和敌我情形实施不同的人员和兵器的编组。

背崴队能编制出适合自己特点,适合主要作战地域的突击小组,还是机缘巧合,首先对于日军的优劣势,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88师搜索营宣营长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而小三真正的单兵战术启蒙老师却是镖师出身,后成山匪的王老虎,山匪打仗有什么章法可言?怎么好打怎么打,怎么有利怎么打。总之就是真正应了那句“水无常势,兵无常形”。

大陆挺进队反复演练的还是常规的步兵小分队遭遇作战,而背崴队则演练的是专门针对遭遇战编组的突击小组战法。

很多人以为,只要兵多枪好子弹足,那就打得赢敌人了,实际上这只是实力的一部分,也就是所谓的硬实力,包括兵员数量,枪支数量,弹药补给等。但实际上软实力也很重要,包括及时准确的情报支援,适宜的作战编制,以及针对特定地形,特殊战场,特定环境,特殊情形下不同战斗的战术方法,以及训练水平。这也符合现代特种作战的思路,也就是摒弃以前的那种班排连编制模式,而是采取由任务来决定作战编组,不同的任务应用不同的编制,打正正规规的防御战的时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