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3456xs.com

第381节(2 / 3)

加入书签

补给线,通过飞剪船可以迅速传送消息,苏泽还可以通过海上增援,这就让攻下这座棱堡的难度更大了。

“人员定下来了吗?”

林默珺点头说道:“都是从各军中挑选的骨干,这次也宣传过了,留在大沽棱堡的官兵都计旌表一次,在日后晋升的时候作功勋参考。”

“一次驻守时长是六个月,半年后换防返回东南。”

“此外在士兵在东南的家人可以获得减税免役等军属优免,让他们安心在这里驻守。”

苏泽点头说道:“另外保持和后方的联络,每月让士兵和家里通信一次。”

“大沽棱堡中还要留守军医官和军法官,水师也要留下舰船和炮艇驻守。”

林默珺点头,苏泽又转头道:

“陆添寿,京师的情报站,是日后撤出京师之后战斗的前线,你还有什么要求?”

陆添寿是个看起来憨厚的汉子,当年随着陆二在户部街门口卖过猪肉,看起来就像是个店小二。

不过陆二离任后,陆添寿接过了担子,京师情报工作一直都做的不错。

陆添寿摸着后脑勺说道:“大都督,能不能再给我几个笔杆子?等大军撤出京师后,我想要在京师发行一份地下报纸,可我们兄弟都是粗人,写不了文章。”

国之命脉

对于陆添寿的请求,苏泽立刻赞同的说道:

“地下印刷坊一定要保护好,这是我们在京师的舆论阵地。陆站长说的没错,京师距离江南太远,消息传递延时太久,而报纸最重要的就是热点,我们需要一份京师的报纸。”

在场众人也纷纷点头,报纸的重要性已经不需要苏泽多说,无论是稳定己方控制区,还是渗透敌占区,报纸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甚至苏泽多次夸赞熊五训练的报童,说他们“抵得上十万大军”。

在之前,京师市面上都是流传着从江南运来的《警世报》。

可是因为海运成本的问题,大部分商家都是每隔一段时间运送一个月的报纸,京师百姓看到的报纸都是一两个月之前的,新闻早就变成了旧闻。

而且这种运输方式环节太多,成本也太高,搞得京师情报站一直都在倒贴钱发行报纸。

苏泽看向陆添寿问道:“这份新报纸的主编必须要从《警世报》的资深编辑中派,不过普通编辑可以在京师挑选,京师文人多,报纸可以约稿在充实版面,对于编辑人选,情报站有没有合适的人?”

报纸是舆论阵地,主编必须要用自己人,就算是现在京师为苏泽效力的官员他也是不信任的。

但是编辑和投稿人可以兼容并蓄,甚至也可以发一些反对东南的声音,这样报纸才有销量,同时辩论也能让百姓了解更多的思想。

陆添寿说道:“属下有一个人选,也是咱们福建人,都察院的王用汲。”

陆添寿又补充了一句说道:“这位王御史也是海瑞海大人的好友,为人刚正不阿。”

苏泽点头说道:“我知道这个王用汲。”

陆添寿不再说话,如今整个东南都知道大都督不仅仅用兵如神,还是识人用人的天才。

无论是大都督看中的,还是大都督忌惮的,都是当世的顶尖人物。

比如申时行他们,他们还是举人的时候大都督就很看中他们,一直和他们交往,三人虽然年轻,但是已经展露出主政一方的才能。

再比如大都督一直夸赞的高拱张居正,如今都是明廷顶梁柱的人才。

既然大都督知道王用汲,那陆添寿自然不用多说了。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线上,王用汲和海瑞是莫逆之交,后来海瑞死后家里没有钱办丧事,都是王用汲出钱筹办的。

王用汲在张居正秉政之后,曾经上书弹劾过张居正滥用职权,最后一直被压在南方,最后做到了南京刑部尚书。

王用汲如今在京师担任御史,也经常不畏权贵上书弹劾官员,就连首辅徐阶也弹劾过。

苏泽问道:“王用汲愿意吗?”

陆添寿说道:“王用汲对明廷腐败多有不满,也接触过新学思想,属下可以试试。”

“只不过王用汲和海大人的想法差不多,对明廷还是存有幻想。”

苏泽点头说道:“王用汲可以用,只要主编是我们的人就行。”

“报纸上多点别的思想也是没问题的,这世界上的道路有很多条,没有走过的路总有人想要走,越是不让走反而越是有人要走。”

“等到这些人知道这条路是死路,是绝路的时候,百姓就知道哪一条路是正确的路了。”

苏泽并没有因为王用汲的立场而拒绝用他,而是继续说道:

“真理越辩越明,既然有人觉得朱明皇室可以改过自新,那就等着他们头上的皇帝回来,看看京师会变成什么样子吧!”

苏泽又对陆添寿说道:

“等我们大军撤走之后,情报站的任务很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