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3456xs.com

第479节(3 / 4)

加入书签

的国策虽然定下,但却视为绝密,只有少数辽帝信得过的文武知晓。一者,以辽国的情况,在短时间内无法组织起一股足够强大的西进力量;二者,辽国若西进,汉军也必有反应。

因此,在正式启动前,辽国需要做好更充足的准备。这就不得不说刘承祐派李万超收复河套、重建九原的决策了,这不只巩固边防、拱卫河西,还影响到了辽国的西进。

不过,这些都难影响到辽国的战略决策。这三年间,辽帝耶律璟出巡的次数多了,而其中向西的狩猎活动就有三次。

而耶律屋质,在向耶律璟提出最后一条进策后,就在乾祐十三年春,伤情恶化而亡,给杨业的功勋上又添一道光彩。从高模翰、耶律琮、耶律挞烈再到耶律屋质,一场大战,使辽国应历初年的名臣大将,足足殒落了四员。

耶律屋质之死,对于辽国而言是个巨大的损失,其威望之高,功勋之重,堪为辽臣第一人。对于这个扶立自己,辅弼自己的良臣,其逝去,耶律璟十分悲痛,最终给他以极其崇高的后事尊荣。

从整体来看,辽国外部的环境可称良好,恶劣的内部情况也得到改善,逐渐趋于安稳。但是,其内部仍存隐忧,持续了三十年的皇位承继矛盾,不是一场血腥清洗就能解决的。

三年前那场叛乱,虽然解决了一大批的政敌,使得耶律璟个人权威大涨,但皇室内部的矛盾并未消除,并且血腥的杀戮,让很多人与耶律璟离心离德。最重要的,是作为核心统治集团的内四部族力量遭到了极大削弱,这是个不小的隐患。

同时,这些年中,辽国所控制的漠北诸多部族中,也发生了几次动乱,虽然都被迅速被扑平,也证明其对下属仆从部族控制力的下降。甚至于,东北的女真族,都有使者穿过重重阻碍,到东京向刘承祐朝拜,虽然并不能代表整个女真部族,对大汉而言,却也是个不错的征兆。

更让耶律璟糟心的,是其兄弟,耶律德光一共五个儿子,除了幼弟耶律必摄比较踏实恭顺之外,都不怎么安分。

三弟耶律天德早年因为参与对耶律阮的叛乱被杀,二弟太平王耶律罨撒葛在他继位之初就因为谋反被流放到西北招讨司,耶律喜隐造反时,就曾联络耶律罨撒葛,希望能联合他,共谋大事,并允诺将漠西地区封给他。

只是被果断拒绝了,同时还回信痛斥之,有一点耶律罨撒葛还是很明白的,兄弟相争,那还局限在耶律德光一脉,皇位不能容许旁系窃据。

不过,趁着耶律喜隐造反的机会,耶律罨撒葛还真在西北控制了一定的势力,待乱事平定,对于耶律璟而言,这个弟弟又有让耶律璟头疼了。

还有一个就是安平王耶律敌烈了,他与耶律喜隐那些人,牵扯有些深,虽然最终没有实质上的参与,也让耶律璟颇为不满。对于几个兄弟,耶律璟实则是很看重的,存有不小的期望,然而一个个都惦记着皇位。

另外,在战后的恢复中,辽国加大了对渤海地区的掠夺,这也引起了原渤海贵族的不满。自从灭其国后,辽国对于渤海遗族遗民一直采取的是怀柔安抚政策,并逐步消化同化,保留了其贵族的权力地位,几乎尽收其地其民。

因此,这骤然的压榨,不出意外地激发民怨,到乾祐十三年冬,渤海故地发生了一场叛乱,叛军盛时,达两万之众。不过,辽国经营多年,统治根基纵然不能用牢固来形容,也不是一干渤海遗民所组成的乌合之众能够动摇的。不过两月,就被辽国的东京留守高勋平定。

说起来,经过与大汉那么一场烈度极高的战争,打生打死,对于一些汉族大臣,耶律璟反而采取重用的态度。比如这高勋,因为在辽东击败了登陆的郭廷渭军,将其尽数赶回渤海对岸,保障了辽东的安宁,战后就被耶律璟提拔为东京留守。在用人方面,辽帝有时候还真是有些魄力的。

而经过那么一场叛乱,辽国也不敢再对渤海故地行压榨政策,也顺势安抚。不过,通过此乱,也消灭了不少跳出来的敌对分子,而通过前期对其掠夺,财政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从根本而言,这对辽国的统治是有极大负面影响的。

就这样,纷纷扰扰计三年,一直到今岁,辽国上下,才算真正安定下来。但是,因为受创过深,这伤口还得继续舔……

北面事务

对于北面事务,大汉也不是一概采取保守,军事攻势虽然停止,却大搞政治攻势与经济攻势,针对于诸多的少数民族,刘承祐特地成立了一个衙门,理藩院,由陈王赵匡赞负责诸族的延揽管理事务。

东北方向,由于道路阻隔,交通控制,再加辽国有所防备,虽然同室韦、女真、奚人、渤海等族有所联系,但规模终究不大。

而朝廷的重心,主要放在同高丽国的交往上,这三年间,双方往来密集,政治上的联系日趋紧密。高丽王王昭,对朝廷十分顺服,几番遣使入朝,进贡学习,并延请朝廷派人指导其制度建设。对此,刘承祐派了不少博士、僧侣、道士东渡,当然也有些官吏。

这几乎是一场政治扶贫,自从平定叛乱后,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