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3456xs.com

第39节(1 / 2)

加入书签

更是皇兄欠你的

朱祁钰在心中又补了一句。

说完这句莫名其妙的话,朱祁钰深吸一口气,总算是收敛了自己的心绪,回到座位上重新坐下,道。

“于侍郎,这几日兵部盘点兵员将领,情况如何?”

于谦还在琢磨朱祁钰刚刚话里的意思,此刻听他提起正事,也连忙收拾好心神,开口道。

“回王爷,情况不容乐观。”

“如今距离军报到京,已有四日时间,臣这几日率兵部官员,紧急盘点了京畿之内可用的官军情况,这是详细的奏本。”

说着,略一沉吟,于谦从袖中拿出一份奏本,伸手递了上去。

朱祁钰抬手接过,大略扫了一眼,心思还是重点放在于谦的叙述上。

“我京师三大营驻军,登记在册者有七万,可战兵员不足五万,其中多为老弱残兵,近年来军备废弛,官军懈怠,五军都督府上下舞弊,兵员多不足额,战力更是大不如我朝初年。”

“且这数万兵员当中,头盔,铠甲,火枪,神箭等装备齐全者,十不足一,加之这些日子,朝廷大败的消息虽未传扬开来,但是不断有边境逃难而来的百姓入城,京营官军士气低落,若如此下去,恐守卫京师将无比艰难”

于谦的质疑

很显然,于谦这几天也没闲着。

这番话说下来,必定是经过了实地的视察和确认的。

这些情况,朱祁钰前世的时候便已经知晓的七七八八,如今重活一回,大方向上没什么变化,故而他也没有太过意外,继续问道。

“京师粮草储备如何?”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此番虽是固守,但是粮草也是重中之重,若是再被人断了粮草,才是真正的大难临头!

闻听此言,于谦眼中也是掠过一丝赞许之色。

在他看来,朝廷此次大败于土木,最大的原因,就是后勤辎重被瓦剌截断。

否则,二十万官军,怎么都不会打成这个样子。

这位郕王一开口,便问京师粮草储备,可见并非毫不知兵。

于谦道:“臣和户部沈侍郎亦曾盘点过国库,因天子亲征,靡费甚重,我京师如今存粮约有一百一十万石,各地夏粮刚收,不日即将转运至京师,约有四十万石,京卫屯豆二万三千余石。”

“不够!”

朱祁钰皱了皱眉,断然道。

这些粮食,维持京城日常的用度是够了,但是若说要打仗的话,是定然不够的。

何况,凭京营如今剩下的几万残兵,不可能守得住京师。

从外地调兵过来,是肯定的!

既然要调兵,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粮草的问题。

说到底,还是因为这次亲征,动用的人数太多,朝廷几乎是倾尽了全力,在支持亲征。

国库的那点底子,基本上都被祸祸干净了。

何况朝廷虽然一年有夏粮和秋粮两次征收,但是大头都在秋粮,夏粮的数量,大约只有秋粮的五分之一左右。

所以哪怕有刚刚转运过来的夏粮,也是不够的。

想了想,朱祁钰道。

“通州仓情况如何?”

到现在为止,大明收取的税赋,还是以粮食,布匹等实物为主。

但是各地收取的粮食,却并非都转运到京师,而是就近转运到各地的官仓当中。

按例,只有山东、河南、直隶以内的粮食,会转运到京仓当中。

正常情况下,如果是秋粮的话,一般会有接近四百万石,京仓无法储存这么多的粮食。

因此在宣德年间,先皇便下令,凡转运至京师的夏粮秋粮,皆分开储存,其中四成储备京仓,另外六成,储存在通州仓内。

所以要调粮,最近的就是通州仓。

于谦答道:“此次天子亲征,优先转运的是京仓粮食,通州仓尚有盈余,加之通州仓夏粮转运早于京师,半月前,已有六十万石入库,如今储备粮草数,应有一百八十万石有余。”

话至此处,于谦略停了停,脸上浮现一丝为难之色,道。

“不过通州至京师,转运尚需时日,我调粮官军并未大量储备车马,恐一时之间,难以大量转运。”

“无妨”

朱祁钰摆了摆手,道。

“可命顺天府,通州府下令,征召民间车马运粮,命户部拨银,按转运数量付给百姓酬劳便是。”

顿了顿,朱祁钰又道。

“除此之外,自九月起,京师武百官,所需俸禄米粮,俱从通州仓支取,京师粮仓仅供官军百姓取用。”

这些都是前世的时候,朱祁钰带着兵部的一干官员一块讨论出来的,此刻说出来,倒是让于谦有些意外。

他的确想过这些措施,但是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形成正式的方案。

却不曾想,这位郕王爷先提了出来。

两边想法一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