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3456xs.com

第434章(1 / 2)

加入书签

“完全看不出啊!”吕布惊叹一声,察觉魏夫人和善的目光,干咳一声,“阿姊怎不再嫁,耽搁至今?可是没遇见合适的君子?”

荀光此时如何不明白他意,心中顿时大怒,面上却不露一丝,只故作为难的看了他一眼,“这其中是有一桩旧案。”

“快说来!”吕布立即道。

“当年董卓暴横,强聘阿姊,幸而婚事未成,董卓就死了,只因此事,阿姊却不好再嫁。”

“这有什么,也就是你家这等儒学门第在意,”吕布当即笑道,他又感到那一道和善的目光,再次干咳一声,“你家该早说,待我得胜回来,为阿姊寻一门好亲事。”

荀光低头道了一句谢,面上一点不露,依旧服侍斟酒体贴。

下晌,高顺来报,兵马齐备,吕布当即就要起身。

“将军何不在家休息一晚,明日去军营不迟。”荀光娇声挽留。

吕布醉意微醺,正有些意动,堂中高顺开口,“明日卯时发兵,将军还是今日就回营中方便。”

毕竟是惯常领兵,吕布并非不明道理,便命人送来披挂,穿好就走。

荀光无法,只得随了魏夫人等一众妻妾,送至门口,看他自信满满的离去。

事情发展如此之快,令人猝不及防,事已至此,她想做些什么也来不及了。

扶风美阳的天气与长安,似未有不同。

一天又快过完,带着冷意的晚风侵袭。

坐在豪富人家供来的王帐之内,自封天子的李曼正满腹烦闷,背着手在帐中转圈。

帐外不时传来幽幽的饮泣声,他回身问帐中的布衣文士,“先生,眼下如何是好?”

这数日来,攻打美阳并不顺利,此地县令极为果决,早听消息就组织了百姓并粮食迁至县城中,如今正值隆冬,野地草木枯萎,寻不着食物,携带的粮食又日渐减少,还要攻城,又不能克,跟随众人已有怨言。

结果昨日传来消息,太尉荀含光忽然病殁。

城中张挂白幡,一片哀声,原是好事,可跟从他的农夫听说消息,许多也悄悄哭泣,士气低落,都不欲再战。

就是他自己心中也忽然一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句让他选择今日一步的话,还是当初太尉施行新政,派遣来的学吏讲给他们听的。

过去,他何曾敢想。

只是,在亲眼看着县令赵俨命人拔起他辛苦耕作,日日担水浇出的豆苗的时候,在被鞭挞惩罚的时候,在饥饿难耐,眼见幼弟饿病而死的时候,他心头燃起了这句话。

一开始只是冲动,后来来了个先生,三言两句,他就不知怎么竟称了天子是啊,他为什么不能?刘家当初不也只是农夫吗?

可要打天下,原来这样难,和书中不一样,既没有奋勇彪悍的同乡,天下也没有因为他的振臂一呼而云集响应……

他渐渐觉得自己错了,又想不明白错在何处。

唉,荀太尉竟然死了。

他曾经见过那位太尉,长得真像仙人一样好看,说话声音也好听,站在田边指挥他们和兵卒一起用网捕,用水浇,用火烧灭蝗虫,还安慰他,朝廷会有抚恤,不会让他们挨饿。

那是个好官。

可他们还是挨饿。

每日劳役沉重,只换来一点食物,种出一点田苗,又被拔去,非要种薯,必须深耕三尺深,父亲刨得两手都是血,还是不够深……

“陛下这是机会啊!”布衣的中年文士开口,打断了李曼的思绪。

“什么?”

“荀太尉之死,必有蹊跷!”文士激动道。

“……啊?蹊跷?”

文士连连点头,“陛下你想,荀太尉才出征益州,又年纪不满三旬,怎么会忽然病死?定是有奸臣伤害!”

“这……我也……”他也没办法断案啊。

“陛下你看今日城中,难道没有感触?”文士循循善诱。

“……”

文士不得不说透,“陛下既读过史,当知道陈胜吴广起义之时,是以公子扶苏之名,今日之荀氏,正是陛下之公子扶苏啊!”

凤凰垂翼

自吕布出征,不过日,便有捷报回朝,一战即斩首数万,只首恶李曼未得,暂时不得回朝。

左冯翊、河东二郡此间也出了一两个不大不小匪类,抢劫官仓或乡里,不过预警在先,各县就地解决,幸都未酿成大祸。

只是四处开花,不免人心惶惶,正这时,一个奇怪的流言将人心推向更加诡诘的境地。

谣言称,这些叛贼举事,竟以太尉荀含光之名。

先前,反贼起事,朝堂议论,便有人弹劾荀柔任用赵俨失当,应当追责,被王司徒当庭训斥不分轻重,到底没有下文。

次后就又一人,以宫中出现刺客,弹劾光禄卿姜峻不任。

光禄勋守御宫门,刺客之事实无可辩,姜峻即被免职归家,只因汉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